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8-02-20 21:28瞿建蓉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产品农民

瞿建蓉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而农业现代化发展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辩证关系思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并被首次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导向和补齐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乡村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超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与此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生产生活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要求明显升级,更好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这也意味着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不仅强调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首要任务,同时也更加明确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产业兴旺在当前就是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基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三率”(即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三力”(即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将农民生活水平目标从生活宽裕提升到生活富裕,意味着在生活宽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乡村振兴要求的变化和升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总体而言,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社会的振兴,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要。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后必将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更多的投入和全面的支持,这将直接或间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重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兴旺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实现。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农业是基础产业,粮食更是战略产业,农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而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新世纪以来,截止2015年,我国农民收入实现了“十二连快”,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4年跨上1.2万亿斤台阶,高点爬坡,来之不易。肉、蛋、菜、果、鱼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除牛奶外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的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强调的那样,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增强应对底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确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意义重大,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农业向好,全局主动”,“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仍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对乡村振兴而言,产业兴旺是前提、基础和重点,农村产业若不发展,则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来实现。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是如此之重要;但另一方面,农业的短板问题又很突出,表现为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业科技支撑不足、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例如,在农民老龄化问题上,目前我国农村种地的主力军为中老年妇女,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严重缺乏。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显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发达国家的2%。从国内看,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1/10,约为第三产业的1/3。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比国家现代化总体水平约低10%,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一块突出短板。《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必须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让农业成为令人追求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进而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才能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对新疆农业现代化而言,应按照产业兴旺的更高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需推进“三大调整”,即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农业改革的核心则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按照“稳粮、减棉、优果、强畜、上特色”的方针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北疆要突出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结构,南疆要突出围绕林果业调优种植结构,努力提升新疆粮、棉、畜、果、区域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的发展质量及效益。

2.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农村产业融合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美。农村产业融合,在横向融合上表现为农林牧、林牧渔、粮经草融合,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新业态;在纵向融合上表现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变田园为公园、变农区为景区、变农房为客房、变劳动为运动、变产品为商品,从而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价值链,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所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农民的生活富裕。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基于农业的基础性、弱质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必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在支持保护目标上,应该是生产目标、收入目标和生态目标并重;在支持保护数量上,国家及自治区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都要调整,支农力度都要加大;在支持保护结构上,在WTO框架下主要是用足绿箱政策,用好黄箱政策,积极开发蓝箱政策。

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总体要求是确保增量,用好用活存量,做好资金整合和撬动两大文章。农业资金投入的重点,从新疆“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的现实出发,首先,要加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其次,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再次,要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相关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是各国通行的做法,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类与农民直接相关的政策性补贴补助资金共有九大类、五十多项。2016年,自治区落实各类强农惠农富农资金已达34.5亿元。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增加补贴规模、扩大补贴品种、完善补贴办法和手段,增强补贴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补贴发放应更加透明化、合理化、科学化。与此同时,要尽可能把农业补贴与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结合起来,如增加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及物流配送的补贴,增加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

3.加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总体偏少,且金融产品单一,信贷抵押制度不完善,“农贷、农保、农投、农担、农信”等业务发展严重滞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较高,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应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既要完善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又要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微农村金融机构,协同增强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三)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和必经之路,也是未来乡村振兴发展中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包括新疆农业生产都面临着“双重挤压”和“双重约束”的严峻考验,只有依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使农业发展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上来,才能摆脱农业发展的困境。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三项改革,即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包括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承包地制度改革。其中,承包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三权分置”,即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激发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也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统筹设计、协同推进,其关键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重点要做好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基础是扩大集体土地权能,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要树立底线思维,即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当前还应鼓励条件具备的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成果。

2.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三个关键要素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三个关键要素是新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农民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需加快培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将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组织方式和农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创新,是实现劳动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农产品类型、农业保险水平等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服务主体广泛参与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其发展方向是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这将有利于为农民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高效便捷的农业服务,有利于推动农业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国内外实践证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路径。

(四)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

1.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市场是新疆传统绿洲农业向现代绿洲农业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重要载体。目前,新疆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功能有待完善、交易方式还较落后,市场贸易成交额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较低,为此,需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升新疆农业市场化水平。一是依托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整合规范、改造升级新疆现有的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要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产地批发市场、口岸农副产品出口中心)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二是在农产品集散地和关键物流结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国内一流的大型专业性或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功能作用,促使农产品由产地自销转向大规模的区域集中购销。

2.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及服务模式

一是积极创新市场营销理念,把建立实物市场与电商虚拟市场结合起来,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社区支农、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区的营销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同时发挥对口援疆机制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布局营销网点,扩大新疆农产品辐射范围。三是要加快推进宽带下乡和快递下乡,加快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

3.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农业合作是新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与周边国家相比,新疆在种植业技术、农业机械、灌溉技术、农业园区及设施农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区域间农业合作的空间巨大。新疆要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重点区域的农业合作,带动农业装备、生产资料等优势产能对外合作。同时,注重渠道搭建与中亚国家农业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强农业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境外各类展销会、洽谈会,扩大新疆农产品国外市场的影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平台,展示和销售新疆特色农产品、农业技术、农机装备等。在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便利化方面,政府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磋商和谈判,积极开辟农产品对外贸易绿色快速通道,并降低通关费用。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边疆治理现代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农产品争奇斗艳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