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小学校园的思考

2018-02-22 22:1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华中医药传统

李 健 吕 凌

(1.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 沈阳 110166;2.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847)

小学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生中开展坚实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身心健康、自强自信、善于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希望工程,故在此专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小学校园的有效方法与措施,望与同道群策群力,共襄盛举。

一、寓教于“礼”,固本以培元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指出:“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明礼”当为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赵增敏[1]认为 “礼”学素养教育是对学生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礼仪、道德等的教育, 重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小学“眀礼”教育应包括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两部分内容。

校内教育可以通过师生礼、同学礼以及课堂辅讲等形式开展。师生礼即见面时学生要主动向老师问好,而老师也要积极回应,做到“礼尚往来”,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礼即同学间要做到“有礼则安”,从礼仪、礼貌和语言方面加强言行修养,营造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课堂辅讲即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眀礼教育, 比如稽首礼、称谓礼、着装礼、餐桌礼等等。

校外教育可以通过家庭、社会两部分力量来实现。一方面,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另一方面,社会应多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践行的方式受到教育,加强礼学素养。

二、寓教于“乐”,古韵育新苗

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杯醇香的美酒,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能净化心灵,稀释烦恼。[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古代社会中,人们用歌记载历史,于是各民族便有了专门的叙事歌、人类起源歌、万物起源歌;人们用歌沟通人神两界、跨越时空,于是有了祭祀歌、鬼歌;有了各种各样的礼俗歌。可以说,唱歌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普遍手段,通过欣赏传统民族乐曲,学生可以直接从音乐本身和文化背景方面整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可通过深入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为何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分析南北方在端午节习俗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3]

再如中央电视台的创新栏目《经典咏流传》,即是通过吟唱的方式传承古代诗词,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许多经典的诗歌得以再次闪耀学生的思想之中。清代袁枚的《苔》告诉我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优美的旋律中带给孩子们自立自强、不被恶劣环境打败的力量,有助于引导学生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

三、寓教于“健”,体强神自安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文化传统和医疗经验,其发展、创新、传播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医教育,对于加强国民健康素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浙江省率先在五年级小学生中开展了《中医药与健康》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构建起包括科普读本、网络慕课、中医药实践工作站训练营等在内的系统体系[4];辽宁中医药大学颐生妙趣堂团队在其公益课堂中,充分利用“象”思维进行教学,采用少儿喜闻乐见的形象比喻说明深奥的中医理论,如将中医中的邪气比做灰太狼、将中医的脾胃系统比成榨汁机等等,来提升小朋友们的兴趣,使小朋友们不只是听中医、学中医,而是让小朋友们在课堂中埋下一颗对中医感兴趣的种子,激发他们探索古人智慧的兴趣,从而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小学校园的教育方式,不以说教为目的,而以育人为目标;不以成绩为标准,而以素质为核心;不以课程为条框,而以兴趣为引导。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随时代发展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小学校园的教育过程,有助于孩子们在“学而时习之”的轻松氛围中达到“乐知”的境界,得到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提升[5],从而引导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中华中医药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