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2018-02-22 22:1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政融合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032)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的相互关系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政课教学的思想引领。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导。办好思政课就必须保证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就必然要以高校党建思想为前进指南。“党建工作主要是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严格服从和服务于党建工作。”[1]因此,思政教学的整体实施不能脱离党建工作的运行轨道,应当在党建工作指导思想的大方向上运行。思政课教学也只有在高校党建工作宏观思想的引领下,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方向,担当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其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果影响深远,党建工作顺利开展需要依托思政课教学这种形式来实现。广大师生通过思政课来了解党的发展历史、政策导向和形势变化,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这个完整的过程就需要通过思政课来建构。从而为高校师生的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力和全面覆盖。

二、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新变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依赖关系,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使其适应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及思政课教学的新形式,最终达到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新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布局中,党建工作是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是主渠道。

1.教学内容的融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于思政课程,面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分析当前基本国情及形势政策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党建工作则是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可见,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上有高度的相似性,两者都强调思想引领的作用,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

然而,两者的侧重点却略有不同。思政课的教学更注重全方位育人,涉及思想政治理论的全部内容,但对党的知识的介绍较为零散。而党建工作覆盖的群体大多都是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介绍的很全面,但是没有思政课讲授的那么深入细致。所以在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两者重合的部分简化,把非重合的部分深化。

2.教育工作者的融合

党建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都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政治信仰、理论基础、文化素养、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诸多内在修养,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传达与弘扬,对培养大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要想实现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高效结合,思政教师在教学上的专业优势和党建部门在价值引领上的主导地位不能相互取代,必须协同作战。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都是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研究型人才,因此,可以引进思政课优秀教师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组建一支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素质过硬的党建工作队伍,邀请他们到学校基层党组织中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党员讲授党课,以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党建部门的领导者或是负责人大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可以将他们纳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来承担部分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或者每学期为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以此来发挥党建工作者的统领功能。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党建工作扩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深度,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思政教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工作方法的融合

“党建工作部门和思政教学部门作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两个平行部门,要让两个部门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就必须有合理的工作方法作为制度保障。”[2]其中,教学内容的相似性为两者在工作方法上相通性埋下了伏笔。

在思政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抬头率”,思政教师应谋求在教学手段上、教学方法上全方位地改革创新,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案例分析、主题演讲、专题讨论、辩论赛、诗词朗诵、猜词游戏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更加直观具体,更深刻地引发学生思想深处的思考。在思政课堂中采用的这些方式方法,同样也需要在党建工作中广泛应用,为党务工作者们所青睐。可见,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党建工作,都需要探索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都需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功能,都需要注意发挥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将它们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从教学内容的融合来看,“系统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端正它们的入党动机,把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政治上的强大动力。”[3]其次,从教育工作者的融合来看,思政教师的专业优势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储备,党建部门可以在具体活动中发挥宣传动员、营造学习氛围的作用。最后,从工作方法的融合来看,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资源共享,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新道路。唯有如此,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内容上互联、人员上互动、工作上互建的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