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市党报如何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

2018-02-22 07:17刘永福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日报社党报导向

刘永福

(湄洲日报社,福建 莆田 35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笔者深刻认识到,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党报必须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严格导向管理、坚持挺纪在前、强化队伍建设,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作为一名党报工作者,笔者结合所在的湄洲日报社实际,谈谈新时代党报如何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

湄洲日报社是一家地市级党报,下属三报一刊,创办了莆田网、莆田传媒网、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近年来,在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严重困难的形势下,该报社实施“高位对接”,在省委宣传部的帮助下,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合办面向莆田特色产业的国家级大型期刊《油画》杂志;通过开展全国社长总编聚焦妈祖故乡等活动,得到中国报业协会的肯定,中国报业旅游联盟秘书处落户湄洲日报社。2017年,湄洲日报社又作为平台,承办“妈祖杯”一带一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取得了巨大成功,报纸发行和广告经营近年均逆势增长,在东南沿海媒体可谓独树一帜。所有这些,既壮大了报业的实力,又增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信心。

作为莆田市委机关报,湄洲日报社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新闻舆论工作总体要求,坚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深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导向管理工作贯穿于采编、经营和跨界融合的每个环节,切实做到环环紧扣、步步清醒,扎牢篱笆。聚焦苗头性、倾向性的隐患点,聚神于日常工作;聚力于破解推进转型升级中可能出现的导向疏离、中心游离、思想偏离问题,破立结合,真正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学习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按照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加强报社采编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培训,提升政治素养。

一是注重教育,提升政治素养。党报既是业务部门、文化单位,更是政治机关,既要有几把过硬“刷子”,更要保持清醒“脑子”。湄洲日报社自觉把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作为严守纪律、政治规矩的重要内容。紧密围绕新闻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报社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落实到报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尤其是作为第一主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行动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创舆论工作新局面。

二是注重培训,打牢专业根基。湄洲日报社每年定期组织新聘的新闻采编人员参加新闻采编资格培训和全省统一考试,取得采编资格证书。通过新闻专业继续教育等载体,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采编制度培训,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履职能力。定期开展采编业务培训,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严把采编工作流程,严禁未经核实编发虚假报道,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针对年轻记者多的实际情况,报社还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加强新闻业务传帮带,不断打牢专业基础。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加强舆论管理。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全社性的编务例会制度,分析舆情热点,研判报道得失,廓清不良信息,出台具体对策,把握引导之方,强化以我为主。同时,还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之外,管好“私人空间”,严禁“口无遮拦”,利用微信、微博等散发不当信息。各党支部负起责任,常提醒、常自查、常警示。

二、纪律挺在前面,抓好管理制度落实

为加强内部采编管理,湄洲日报社党委担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把关责任。组织全体采编人员熟练掌握新闻管理的法规制度、宣传报道纪律、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等,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导向正确。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一把手”坐镇主阵地,抓党报要闻。社长、总编辑撰写稿件、策划版面、审改重要文章,都不能自签了事,必须由相关人员交叉审核、互为犄角、叠加覆盖,确保管理无死角。《湄洲日报》近20年来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市报的传统——总编辑审看、签发一版原稿。不论文章大小、图片多少,一律由总编辑签字。同时,实行总编辑一年365天值守制,除极为特殊的情况外,不论节假日,天天在岗,而不是由副职轮流。2017年,有一位新闻界老前辈写了一篇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文章,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极为生动,是十分难得、将有很高关注度的文章。但报社社长、总编辑反复阅读、研究,认为文章作者是1977年高考政治全国卷第一名,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政治审核却过不了关,因牵线新华社记者采访李庆霖而被审查为李追随者。为此,他还给邓小平写信。文章大观点虽然没有问题,但可能令人产生“政治考试第一,是否说明政治性强”的联想,最终决定弃用。“一把手”亲手抓,打通宏观、微观通道,切实做到“天地对接”“一竿子插到底”,把导向管理落实到每一份报纸、每一个版面、每一件作品中。相关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抓分管部室、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机制,通过约谈、听取汇报等形式,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报社党委主要领导与各部室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加大对意识形态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责任问题的问责力度。

二是落实三审制度。湄洲日报社内部健全系列采编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强化采编流程确保导向正确的规定》,规定报纸刊发的所有稿件(含文字、照片、图表设计、书画作品、所有广告等)必须严格执行三审制,按照采编流程上版。未通过三审的稿件严禁上版。

三是严守宣传纪律。对照《福建省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市委宣传部等有关文件精神,湄洲日报社对上级宣传口径和宣传纪律进行全面传达学习。对报社内部采编在选题报批、采访编辑、稿件审核、刊发刊播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开展自查,查隐患、堵漏洞、排风险,确保不留缝隙、盲区和空白点。明确带班人员职责,终审定稿后,若记者、编辑和部室负责人等有疑义或异义,要即时报告,并须征得领导同意方可修改。规范采编流程,校对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没有按采编系统电脑三审的稿件,一律须三审手写签字,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程序,校对人员可不予校对上版,并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带班领导。同时,报社大力倡导业务探讨创精品,鼓励编辑和校对人员、值夜班人员等以“火眼金睛”发现稿件和版面差错、重稿等问题,及时报告确认并改正。报社对有重要贡献者给予奖励。

四是强调政治规矩。政治规矩在党报宣传中尤为重要,湄洲日报社把强化政治规矩作为政治要求的同时,列入业务必须牢牢把握的准则,作为导向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求牢记职责使命,时时具备政治敏锐,多请示、多研判、多探讨,力求只帮忙、不添乱。

三、紧贴时代要求,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加强导向管理是报社党委的应尽之责,也是全体从业人员紧跟大势、提升职业素养的当务之急。面对多元、多维、多彩的外部形势,面对传统媒体遭遇的困难,湄洲日报社铆足精气神,提振正能量,不断加强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提升方向感,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地位,拓展作为空间,聚人气、接地气、蓄锐气、养灵气、树正气。

一是着眼发展形势,增强内生动力。湄洲日报社骨干采编人员大多从事新闻工作10年以上,这支队伍政治素质高、经验丰富、事业心强,是报社的“主心骨”。报社提出以此锻铸精兵,把精兵摆在重点部位。2017年以来,报社在开展“三项学习教育”“走转改”活动中,结合重大主题宣传,通过骨干带队,组织大批年轻记者走出去、深入基层一线,重点围绕喜迎十九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莆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弘扬妈祖文化等内容,采写出一系列重头新闻作品,亮点频现,宣传声势大,壮大了主流声音。

二是按照“四向四做”,规范队伍管理。湄洲日报社力求把落实“四向四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握好方向、导向、志向和取向。引导新闻采编人员坚持正确政治立场,站稳党性立场,把握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水平,锤炼良好作风。如邀请闽北日报社采访廖俊波先进事迹的记者团,由总编辑带队到湄洲日报社,为全体员工宣讲廖俊波先进事迹,介绍采访过程和体会。

三是开展评议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湄洲日报社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报社内部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推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在报社内部设立评报栏和微信群,开展报纸评议工作,加大对问题新闻的监督、评议、核查力度。在报刊出版日常管理中,福建省出版物监管中心也相应进行质量检测,《阅评快报》《福建审读通讯》曾刊发湄洲日报宣传报道情况,办报质量得到各方好评。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应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努力践行业务与导向相融、共生,实现传播最大化、最优化,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40.

[2]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DB/OL].人民网,2013-08-21.

猜你喜欢
日报社党报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de第一场雪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