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舞蹈创作中的发展与研究

2018-02-22 12:32严瑾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舞蹈编导新媒体技术

严瑾

【摘 要】在当今时代,舞蹈编导在传统编导技法上运用新媒体技术,使舞蹈作品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审美感知。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是一个交互式的作品,在舞蹈演员与多种新媒体技术相互配合,利用三维、互动、影像等以创造一个感官互动的环境。新媒体技术在视觉效果是希望能够通达到在剧场舞台上的3D效果,使得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又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舞蹈编导不断开拓思维,与新媒体技术“一切皆可舞”的理念相互碰撞,舞蹈艺术呈现繁花似景的风尚。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舞蹈编导:舞蹈创作;传统舞蹈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105-03

一、新媒体技术概述

(一)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是指以现代化的、 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全新技术为基础,其中包括对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用以满足信息的获取,它是可以为需求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媒介手段。

数字信息技术在二十世纪迅猛发展进步,同时也在不断冲击艺术创新领域,人们的审美需求受到数字信息技术所创造出的无限可能的影响,都在渴望获得更强烈的视觉效果,但是怎样能获得更多人的美感需求,图像技术①便应运而生,这一技术使视觉艺术化,而文化艺术视觉化也成为了可能。各类艺术家们则开始思考,图像技术极度满足了大众对视觉审美的需求,那图像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他们将其运用在自己所擅长门类,进行新的创作。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一门艺术,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灯光道具的配合来表现作品主题,当舞蹈编导在进行创作时,会考虑作品主题、内容、形式等各种可行性,而舞蹈场地千篇一律,若不在剧场,也是在空旷的地方,编创作品时便会受到一定的现实舞台表演条件的束缚。舞蹈作品在呈现的过程中如何能有更大的亮点来吸引观众,舞蹈编导会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无论是从作品主题内容还是其他,而在二十世纪的数字信息时代,借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或许就是最大的亮点。传统舞蹈在表现作品内容时如果加上一些现代化数字化的图像处理技术,无论是作品的保存还是作品的傳播,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随着艺术世界的发展,创作变得多元化,舞蹈编导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以多姿多彩的姿态在观众面前呈现,审美需求不断被满足又不断被突破,新媒体技术在被运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更多的创作需求。

(二)早期新媒体技术运用。在二十一世纪,艺术创作中首先运用到新媒体技术的是录像这一艺术,这是早期较为典型的开端。那个时代中,在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同运用和所追求不同的效果的影响下,新媒体技术不断满足艺术家的需求同时自身又不断发展,舞蹈编导在进行作品的编排中加上对图像信息的处理,再到录像,舞蹈作品从内容的表现到作品的传播都上了一层很高的台阶。一些舞蹈编导在接触到各种摄影、电视、电影等图像技术后也加以运用到自己作品的创作,帮助完成作品的呈现。舞蹈艺术创作中后来也开始用图像技术的拼贴,这种方式后来甚至成为了创作艺术的过程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形式。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舞蹈编导在创作时有了新的方向,如何使舞蹈这一特殊的视觉艺术变得更加个性化,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技术便成为舞蹈家们试图打破现状的突破口,也有部分舞蹈家较常使用这一技术。信息技术革命使艺术变得多样,不仅是作品的呈现,作品的创造以及作品的传播都有重要的影响。传统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时会因为人不能飞天、在舞台上不能下海等现实因素的限制去创造舞蹈作品,而新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这些被传统限制的内容表现,它可以在投影幕布上投放翅膀,与舞蹈演员的动作相互配合,也可以在舞台上安放多处幕布,来制造一个环境。舞蹈所被限制的内容表现逐渐被击破,可以创造的作品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舞蹈作品呈现新型发展的美丽趋势。新媒体技术在被各艺术门类运用的过程中也在一直发展,而在舞蹈作品的呈现上编导有了新的思考。

(三)舞蹈创作中新媒体技术的体现。在艺术领域中,舞蹈并没有最先运用新媒体技术,或者说舞蹈被新媒体技术影响较晚,这本应该是新媒体技术最适应的一个归属的艺术门类。一个舞蹈编导在构思作品编创作品的过程中会思考,需要用什么动作什么场景,什么环境来完成自己的编创动机,在作品成型时思考为什么这个时刻,会以这样的方式发生这样的事。

舞蹈创作领域中早期与新媒体技术相碰撞的主导者的舞蹈编导是默斯·坎宁汉②。“生命结构”③是他的一个优秀成果,这是用来记录舞蹈语言和对舞蹈编排的程序维修的舞蹈动画软件,对舞蹈动作的记录和编辑,同时还能再生新的舞蹈动作,形成一个动作素材库,帮助舞蹈作品的编排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互式舞台系统的设计,通过创造出一个非现实的舞台,现实中的舞者与之相互配合,来达到增强艺术表现力,完善艺术效果的作用。舞蹈演员在舞蹈编导所创造的环境中进行表演,使欣赏者看到更加仿真的环境,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创意是主体,编导在进行天马行空的构思使运用新媒体技术,这是使其构思成为有效的、可更改的工具。舞蹈在进行传播时,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越来越多的运用一些新媒体技术来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加上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通过新媒体技术来改革原来受限制的舞蹈环境,试图为人们天马行空的幻想加上绚丽的色彩。

二、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创作理念

(一)《游园惊梦》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希望打破传统的作品看法,而在之前也有艺术家对《牡丹亭》进行重新塑造,但这部在新媒体技术结合下的舞蹈作品,其艺术表现力淋漓尽致,为的是表现出能使观众获得新的感受的《牡丹亭》。在传统的剧场空间里利用幕布投影来代替传统应景和一般装置是多媒体互动,表演早期形态作为替代性背景幕布投影主要是配合演出主体内容事先录制的影像内容。这样为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提供必要的环境,而在用于渲染气氛也是较好的,其表演形态是比较典型的配合性创作。对于舞台后区的活动背板,如果编导运用不当就会抢戏,因此往往需要创作者具备超强的艺术整合能力才能有效化解这种封闭的多媒体运用的弊端。

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的重在讲述主角杜丽娘和环境,杜丽娘和他人以及她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态度。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就是参照这三个方面来构成的。作为一部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将采用立体,互动,视频等新媒体技术,通过对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处理,使图像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出的3D环境与舞蹈演员相互融合的感受器官相互动的作品。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的最主要的最想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将屏幕上所覆盖和重叠的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产生更加立体的3D效果带来的感触。舞蹈演员处于更立体的环境氛围中,并且融入这样的环境中,在经过舞蹈语言与舞台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态效果,使欣赏者获得更加立体的体验,极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审美感受。

(二)“一切皆可舞”的创作理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舞蹈的创作方向,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准确应用,通过录视频、处理音乐细节以及对灯光进行特效的处理等方式,打破了传统舞蹈的局限性。互动性是目前新媒体技术在舞蹈中的运用的最重要的表现特点,在舞蹈创作中为了更好的增强艺术表现力,舞蹈编导和舞蹈家都在思考运用何种方式来帮助舞蹈创作。

为了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编导首先是在舞台上的屏幕之间放预先制作好的视频,这个投影是用来表现作品环境的最关键的一步。其次强调屏幕之间放的内容与现场的交互,而这是经过提前排练完成所表现出来的。还有就是对现场表演时演员和屏幕中的投射内容以及对音乐的现场情况的处理,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作品的交互性,增强了舞蹈作品艺术表现能力。虚拟和现实的相互作用,给作品注射新的生命力,舞蹈演员与塑造的心得立体的环境的有机配合,使作品更加生动,更能打动人心。

这样的新的舞蹈作品与传统舞蹈创作的局限性相比,新媒体技术帮助舞蹈创作的革新,打破了传统舞蹈的局限,使之变得更加开阔。在舞蹈编导的创作过程中,发挥奇思妙想,通过结合新媒体技术和舞蹈,“一切皆可舞”的新媒体舞蹈在这个时候产生了,观众的审美视觉上得到了新的愉悦感,获得身临其境的享受。

(三)舞蹈创作新形式的多元化。在舞蹈艺术和新媒体技术的相互跨界的影响下,舞蹈作品中的舞台变化、舞蹈作品中表现出的时间以及整体的速度变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一种改造,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家的需要,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当作品经过构思和创作,最终展示再观众的面前,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所获得的反应是没有受到传统舞蹈的舞台限制,传统舞台的背景、上场口和下场口对环境的营造,总是带有局限性,很难全面的塑造环境,那观众在欣赏作品使也容易出神。而新媒体技术在舞蹈中的运用,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观众能更好的理解舞蹈编导所要传达的内容。虚拟和现实技术所营造的环境不仅需要和舞蹈演员相互配合,服装、灯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使舞蹈作品别具一格。

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如何博大众眼球成为重难点,如何更加吸引人,如何创作出可以更被关注的作品,这成为舞蹈编导需要思考的难题,有了好的舞蹈动机,那要如何去实现,在运用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技术来达到编导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的技术性、实验性和适应性,加速了舞蹈创作新形势的多元化,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即使舞蹈艺术是受新媒体技术影响最晚的艺术门类,但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的舞蹈编导在进行编创使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舞蹈的创作,来创作出值得被记住的作品。

三、新媒体技术运用在舞蹈创作中的展望

(一)价值体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的相互碰撞结合,其中对传统创作的突破,在结合现代化的数字化的设备来实现转变,一种新的事物的出现必然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所决定的,新媒体技术与舞蹈的有机结合,同时又符合社会人的审美需求,在不久的以后就变成现代社会艺术潮流方式的一种,而这样相互影响的艺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的喜欢。

当舞蹈编导在进行创作时,去思考如何打破传统舞蹈局限;思考如何创作出更吸引眼球的舞蹈作品;如何更好的传达舞蹈作品的内容;怎样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再结合新媒体技术帮助作品的呈现,那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会更令观众接受并喜爱,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就会被快速推广,而舞蹈在传播的过程中获得的评论又能帮助舞蹈作品的改进,成为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因为一部作品不仅仅是被创作出来就说创作过程的结束,还应该被大众所欣赏进行评价才是作品创作的完成。不仅是在舞台艺术领域,现在许多商业用途的表演也在思考如何博眼球找亮点,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事物会表示好奇,而新媒体技术的“新”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可。

(二)审美体现。在舞蹈作品的呈现过程中,舞蹈编导的理念始终是传达舞蹈内容,表现舞蹈作品的意义,而事实上,舞蹈演员作为内容传播的主要载体,与环境的相互配合起着至关作用。编导在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处理技术,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舞蹈演员相互作用来营造的环境,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者和这些技术的合理配合,呈现更立体的场景,使欣赏者获得更立体的享受。舞蹈演员处于更立体的环境氛围中,并且融入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舞蹈语言与舞台环境的相互配合,所产生的动态效果,使欣赏者获得更加立体的体验,极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审美感受。

(三)有效途径。在一个完整的新媒体技术与舞蹈结合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是舞蹈编导需要熟悉网络技术或是具备舞蹈基础知识,舞者首先要热衷于新媒体技术实践,适应“为镜头而舞”,同时在具备行动的欲望是也要注重工具的使用,舞蹈影像技术手段只是基础,还有专门化创作工具交互式网络信息交流技术等,编导在进行创作时合理使用这些工具来创造自己的作品。最直观的手段是开设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舞蹈编导课程,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知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新媒体舞蹈正是信息技术与舞蹈艺术的跨界产生的,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加强与专业人才的沟通,相互探讨,只有在思维不断碰撞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加优秀的作品。

四、结语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和其他影视等新媒体技术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发展,波动并影响着艺术文化。舞蹈编导在传统编导技法上加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创作出更能够令观众在审美角度获得满足的舞蹈作品。社会不断在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将越来越新奇,艺术视野也变得更加的开阔,当艺术家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用上新媒体技术,使舞蹈作品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审美感知。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加强与专业人才的沟通,相互探讨,只有在思维不断碰撞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加优秀的作品,极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

注释:

①③张朝霞.新媒体舞蹈概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

②刘冉.新媒体艺术带给舞蹈创作的新纪元[J].艺海,2011(01).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张朝霞.新媒体舞蹈创意实践的类型学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

[3]胡娜.新媒体舞剧《游园惊梦》的艺术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报,2015(01).

[4]童岩,姜申.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1).

[5]袁伟,包布仁.新媒体艺术环境下舞蹈审美与创作技巧初探[J].大舞台,2015(12).

[6]王佳佳.新媒体舞蹈与传统舞蹈创作要素的差异[J].剧影月报,2014(05).

[7]张颖.談《游园惊梦》戏剧演出中的梦叙述[J].四川戏剧,2011(06.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舞蹈编导新媒体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