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阅读习惯兴起后的小开本书籍设计

2018-02-22 12:32邓莲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移动阅读书籍设计

邓莲

【摘 要】书籍是传递智慧的工具,而阅读则是实现智慧传递的方法。科技改变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书籍的出现,使移动阅读成为了我们新的阅读习惯。相较之下,传统书籍价格昂贵,笨重,不方便等,不可避免地被部分人束之高阁。重新审视传统书籍的设计,可以发现,小开本书籍与移动阅读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用现代理念,创新小开本书籍设计,未尝不是打破这种僵局的方法。

【關键词】移动阅读;书籍设计;小开本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238-02

书籍似轮船,满载知识与文化,协助人类认识世界,横渡滚滚历史长河,改变世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移动阅读习惯兴起,电子书籍开始滥觞,纸质书籍的设计如果不做出相应改变,这艘传统渡轮的船票,就可能会被人遗忘。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移动阅读已是必然的趋势,小开本书籍,作为传统书籍与移动阅读的连接纽带,笔者通过探讨和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定位,以期引出更多的设计者参与,改变这种传统书籍边缘化的格局。

一、移动阅读兴起的背景与特点

移动阅读是以电子设备为阅读载体的一种阅读模式,它兴起于互联网革命,滥觞于智能能手机的问世与普及。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上升到 68.2%,已经连续八年上升。这种阅读习惯越来越被更多人有意或无意间采用,自然有其背后的原因:大众生活节奏变快,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碎片化,而移动阅读恰能将这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

(一)携带便捷,阅读随心。移动阅读,首先,不受地域的限制,无论是在安静的办公室,还是在嘈杂的地铁上,只要有网信号,如果提前下载,甚至无论在何处,都可开展阅读;其次,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在工作的间隙,还是在跑步之余,甚至在路途之中,都可开展阅读;最后,正因为前两点的原因,移动阅读,可以利用这种碎片化的组合,扩展阅读量,提高时间利用率,调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

(二)具备扩展能力和娱乐性。移动阅读,建立在网络之上,网络的搜索和浏览功能,可以为阅读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同类型、相关联的文本,其发现,就只需要在指尖的轻轻一点。同时,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的压力,在读者选择与信息提供者的推动下,更多具有娱乐性的文本作为读物,俗称“快餐读物”,阅读深度也就较浅。

移动阅读与传统书籍阅读,固有其优点,但同样也有缺点:正如前述的娱乐性,其内容自然分散,先天就具有无序性,不可避免导致在搜索浏览过程中,重复性行为较多,使阅读的效率降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会消耗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小开本书籍的发展与移动阅读的关联

小开本书籍,自古有之,在我国古代,称为“巾箱本”、“袖珍本”等,存放于文人的巾箱之中,以供随时翻阅,其题材包括科举考试的知识点,商人需要的信息指南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小说等;在日本,名为文库本的小开本书籍亦可上溯百年,大小相当于国内的 64 开,以精致小巧、方便阅读著称,其价格之低廉,甚至开创了日本的“元本时代”,即一元一本的售价,其题材主要是对经典著作的通俗翻译;在西方,小开本书籍则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同样因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盛行至今,公交车、地铁上,以旅游指南、故事小说、生活常识等题材的小开本书籍,随处可见。

不难发现,小开本书籍与移动阅读之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就是阅读的便利性,随身携带,不受时间地点制约,自由随心;其次,由于体积小,材料少,成本低,价格也就低廉。仔细分析,两者又截然不同,互有优缺点:小开本书籍由于可以反复阅读,能做笔记,方便回顾总结,相对阅读的效率就高,但信息只能限于书本所载;而移动阅读的电子书,不但信息可以延伸扩展,甚至有人机交互功能,提高了阅读的娱乐性,但也因此阅读的效率难料,而且相对容易疲劳。

如此,小开本书籍似乎与移动阅读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良性互补,可时至今日,市场上,它的发展并不如所愿,特别是在国内,关注度更小,质量良莠不齐。就其原因,其根本是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导向,出版社与书籍设计者,似乎更多只愿将其定位为儿童读物,或者只是为小而小的追求异形本,某些设计只是将大书字号缩小,导致通俗小开本书籍失去该有的精致,市场自然难以接受。

三、打破小开本书籍设计桎梏的方向

(一)重新拟定阅读受众和题材。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改变,是因为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阅读时间变得碎片化,我们应大胆面对这部分社会的主流消费者,选择适合他们口味的题材做突破口。愿意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人,一般两个目的,一是学习,而是娱乐,前者的题材,除了英语单词,至少可以扩展到网络点击量排前的公开课;后者包罗万象,除了快餐小说,还有经典文学的通俗演义,例如从正史到野史,从大国风情到城市传说,从温暖的心灵鸡汤到会心一笑的“毒鸡汤”,关键在于避免严肃说教主题,适应已被信息轰炸过的现代人一点即透的背景。

(二)风格应当简约而不失精致。虽然小开本书籍的定位倾向通俗,但一定不能失去应有的精致品味,否则就会沦落为随手可弃的垃圾册子。以颜色为例,在选择好适合表达书籍主题、内容和作者情感的主色调后,余色不宜超过两种。英国的企鹅丛书值得借鉴,其封面颜色以图书的题材区分,视觉上简洁舒适,绿色为侦探犯罪题材,深蓝色主以传记类,鲜红色则为探险系列。

(三)材料选择的匠心。要满足碎片化阅读习惯,小开本书籍的纸张选择除了美感的因素,还应当考虑阅读的清晰度与舒适度,确保读者在不同角度拿书,都可避免阅读的反射光。特别是在移动环境,光线变换,以铜版纸为例,表面光滑,虽然能表现图画的美观,但可能就会造成文字的阅读障碍,甚至视力疲劳,因此,粗糙质地的纸张,不但成本更低,更符合移动阅读的精准定位。

(四)关于开本与排版装订。当下开本较小的书籍主要还是 32 开本的尺寸大小,正度纸标准 32 开的尺寸为 130×184(mm),比一般智能手机略大。事实上,智能手机亦有变大的趋势,已经远远超越了64开本的92×126(mm),从携带便捷考虑,小开本书籍的所有尺寸,都已经与现代阅读者的习惯相符,甚至一些智能设备的包装袋,装下书籍已经绰绰有余。那么,应该考虑的是书本排版装订问题,它影响读者的翻阅体验。书籍传统装订,有多种形式,从成本角度,平胶装订是首选,但是这种方式书页吃胶深,由于小开本书籍的尺寸,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排版与装订时,应当在装订侧留下足够距离,以免造成视觉与心理上文字被遮住的不便。

(五)其他一些细节。探讨小开本书籍,目的是适应人们形成的移动阅读习惯,并不是侧重在“小”字,就如文本内容的等比例缩印,压缩成一本厚书,这时就应当考虑的是设计该书的分册系列;包括为方便阅读记忆,设计书签线也是必要的选择。

总的来说,小开本书籍对移动阅读具有互补性,出版商与设计者,应当打破常规桎梏,主动适应阅读偏好的变化,让读者,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里,方寸之间,亦有选择,选择那张旧船票,再次登上焕然一新的客船。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德)索斯马兹.视觉形态设计基础[M].莫里斯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袁红军.巾箱本小考[J].兰台世界,2015,(33):104-105.

[4]袁璐,周行.从朱赢椿的作品看书籍开本设计[J].大众文艺,2015,(03):101-102.

猜你喜欢
移动阅读书籍设计
浅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迷人的书《S.》
浅论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