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结语:人怎么办?学校怎么办?

2018-02-23 02:40
新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意义时代

2018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我们回到对人的思考,对学习者的建议——教育人和受教育者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究竟该怎么办?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走向生态学习。生态意味着关联:当一个人有了生态意识,才意味着全世界每一片山水、每一个情境、每个人都与我相关。生态也意味着平衡:人类无法弥补长期饮食不平衡带来的伤害,事实证明也无法弥补长时间精神成长缺失带来的伤害。

人与生俱来就是“生态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德智体美劳”相融合的学习,需要知识、技能、情感、意义相贯通的学习,需要“身心灵”协调同步的学习;需要学科体系与世界万象一脉相承的学习,需要记忆、理解、反思、运用、创造环环相扣的学习……

第二个建议是,实现换挡成长。我们知道,所有人对这个世界的学习都已经加快了,而且仍在主动或被动地“加速度”:一岁熟练使用iPad、三岁背诵“唐诗三百首”、七岁设计课程当老师……在这个时代都已经不是个例。同样的时间段,比如小学六年,原来我们只需完成小学课本的学习,现在的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思维,甚至到想象与创造才算完成学习;过去的学习只在教室就差不多了,现在要走进生活,甚至进入工作实景,去真实地解决问题……

教育人怎么办?简单而言,就是首先要认可“换挡”这个现实,其次要主动设计学习内容,协助与推动师生实现“换挡”。

第三个建议,追求“学以成人”。学以成人,就是学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个体私欲的奴隶,或者社会组织的工具,或者完美无缺的圣人。这样的人,有缺陷,也有美德;有自我,也有大我;有家庭,也有家国;见众生,也见天地;立己,也达人;明道,也优术;理解传统,也面向未来;善用工具,更超越工具;追求利益,更追求意义……

请注意,我没有简单地用“真善美”三个字来定义人。因为只有缺陷中的人才真实,学校致力于培养这样的人才现实,教师才不会被抬上神坛,儿童才不会被完美要求。

第四,引导潜能奔流。我们一直主张,教育要“从煤矿时代走向脑矿时代,奔向心矿时代”,说的就是挖掘人的潜能,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好手段。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实现潜能不断开采的进化。所以数十万年后,动物还是那个动物,人却不再是那个人。其实同样背景的人,数十年后完全不同的人生,也同样注解着我们身上关于潜能这个特质。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身上藏着四种潜能:语言和社交潜能、动手制作的潜能、研究和探索的潜能、艺术的潜能——当然我们知道远不止这些。所以学校需要营造适宜的环境,帮助每个人重视自己的潜力,重视自己心智土壤的构造,兴趣与优势的发现,身心协同的成长;对于教师也是如此,学校帮助教师专注研究,营造环境与文化让团队进入“教育的心流状态”,老师们“冰山下的能力”就会浮现,从而有机会成就另一个职业人生。

第五,学会创造无限。这个大家容易理解。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创造才是真实而持续学习的核动力。就好比生命的基本原理,输出才能带动输入,热爱生活才会努力学会生活;因此无限的创造才能帮助我们无限、有趣而持续地学习。所以面对一个学习者,设置能挑战自我的“创造”环节,是保持学习动力和成长意义感的最好方式。

第六,攀登意义高峰。我始终认为,意义感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而且并不是只有饱经沧桑的人才会追寻。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动作,每一场学习,背后都有意义之光的照耀。把它清楚地展示给学习者,展示给教育工作者,就能成为人生自主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最后说说“学校怎么办?”——

第一,学校要更加饱满。要由“单一功能的细胞组织”,走向“多功能协同的细胞集群”,并逐步走向功能整全的生态助长系统。

我们无论从哪一个“细胞”开始生长,都必须思考如何抵达完整的生态。我们要从人的“身心灵”层次、学校的环境机制技术平台视角、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设计,成长的社会学美学科学等维度,反思与重构学校教育。

第二,教育要实现连接。连接是这个时代的问题源,也是这个时代的动力源。我们如果不去实现好的连接,就会面对坏的连接。而所谓教育,无非就是把成长的问题与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与资源相连接。所以“连接才能真正改变教育”,今天的学校,是时候从互联网、物联网的启迪中,思考“教联网”的问题了。

同时我们要看到,问题解决方案的专业分工,将成为教育领导者的常态依赖,学校校长从今天就要开始习惯并展开布局;你需要扎到最深的教育一线情境中,才能遇到真实的问题,并通过专业分工、资源分工、研究分工、技术分工的连接解决问题。

这就是今年的年度思考。它没有试图把你领进一个新天地,但尽力描绘了一份教育当下世界的新地图。它的潜台词是:未来很长,别失望,别慌张,别恐惧。相信人的可能!

猜你喜欢
学习者意义时代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生之意义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