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

2018-02-23 03:00何建华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何建华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第三中学 云南 大理 67210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在很多学校几乎空白。针对初中生阅读的现状,简要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1.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初中阶段,因学习科目增加,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较之小学更为紧凑;加之教育评价机制的原因,学生学习压力剧增。为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堆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导致无法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

2.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多持消极态度。根据调查,家长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持积极态度的仅占3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低)。学生、家长往往把分数看成命根子,成绩在他们心目中是第一位,忽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数家长为孩子(或要求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物时,首选“教材辅导书”,他们认为:只要多做练习,多看教材和辅导书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物,在他们眼里就是无用的,或者是浪费时间。因此,对孩子自主选择的课外阅读物,或是横加指责,或是干脆取缔,进而切断学生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3.学生阅读兴趣存在严重偏差。年龄特点的因素,初中生阅读兴趣丰富多彩: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故事等书籍,也有部分初中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对于经典文学,却不甚了了,更别说阅读兴趣,即便是老师专门指定“经典文学”的阅读书籍,学生也表现出兴趣索然,完全没有科幻、武侠、言情等小说的阅读劲头。学生阅读兴趣的严重偏差,导致“阅读功底”的弱化。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许多初中生没有制订切实可行读书计划,读书缺乏系统性,效率不高。很多学生读书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缺少深入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注重培养撰写读书笔记习惯和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可能提高阅读质量,而阅读质量不高又会导致学生再次阅读效率的低下,如此恶性循环发展,以致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思考

1.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地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是利用初中生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武侠、言情小说等之机,因势利导,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首先喜欢读书。

二是引导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收集各种生活事件,并要求写成随笔;引导学生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自然环境、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等,并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这是最活跃、最富成效的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他们随时看到自己喜爱的文学、科普等有益读物,定期给学生推荐新书杂志、文学作品,做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这有利于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四是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从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大量内容转移到课外去阅读,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六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注重读写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把自己喜爱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从课内到课外,逐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文本所表现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要从查阅、下批注、做读书卡片及思考和交流心得入手。

3.加强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4.实施课外阅读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由于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收,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坚持多元化、动态性原则。

一要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二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三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总体而言,课外阅读诸多方面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