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2018-02-24 19:01姚志前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初中语文素养

姚志前

(安徽省庐江县庐江中学实验初中,安徽 庐江)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看,语文教学有着多维的教学目标,要想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共同来引导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教育都在大力推广,但是在具体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残存着重知识识记、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有效培养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与运用,实现语文不断积累,培养语言能力,同时让思维得到发展,最终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识写、阅读、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语文课程还要从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能力

一般我们说的学生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培养形成的。对语文教学来说,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文字阐述,更好地抓取语言重点,表述核心思想,并在表达中展现汉字语言的魅力。

(二)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一般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时,才会愿意主动接受语文学习,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完成文化底蕴的积淀;其次是学生的情感,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能够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在语文教材中引入的包含丰富的哲理、情感等思想的内容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媒介;最后是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非观,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主动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尊老爱幼等品德。

(三)学生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情趣更多的指的是学生是否具备批判、鉴赏的能力,对美进行感知,具备创新与想象力。在语文教材中引入了很多对真善美等进行描写的内容,通过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判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美丑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的能力,可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积蓄了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博大精深,而在我国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古典名著、经典诗词还是哲学巨著的阅读与理解,都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底蕴,开展文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个学生在学习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并在不同阶段之间还存在互补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确保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语文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师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就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初中语文教学都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造成学生严重偏科,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与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开展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各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与品格,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现状讨论

(一)没有深刻认识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提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一种共识,已经有很多有见地的教师有意识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广大教师队伍中依然还存在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所在,没有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深入开展教学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开展常规的普通教育,并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拓展,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二)教学意识与时代脱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具体课堂教学时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单一的知识灌输的形式,以考试大纲为指导开展教学,学生考试成绩是指向标,无法真正开展核心素养培养,与当前教育需求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四、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

所谓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在课堂采取教师多提问或者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以互动推动交流。

第二,让学生多开展写作练习。写作是在充分思考基础上开展的书面表达形式,写作过程是一个语言构建的过程,与口语表达相比更加谨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写,将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学习中,无论是进行书面表达,还是进行口头表述,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就口头表述来说,当我们要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要考虑一下要怎么说这件事才能够让别人了解这件事,或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个内容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考的过程,是语言逻辑构建的过程,可以说,人的语言运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很大程度上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而当一个人思维能力很强,其语言表达也会更有逻辑,可以说,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锻炼其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养

初中语文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指的是其在语言活动中对语言美感进行欣赏、体验与评价创造的综合能力。其中审美鉴赏指的是学生能够对包括古文诗词、现代文学著作等作品从语言运用、文章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多方面分析理解文章,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比如通过鉴赏抒情类作品来感受语言运用中修辞手法的妙用,通过鉴赏说理性文章感受作品架构搭建之美,通过鉴赏叙事类文章领悟人物刻画与思想情感表达的巧妙。

创造能力是在审美鉴赏能力基础上升华后形成的素质,如果说审美鉴赏是去感受美,那么创造能力就是自主去创造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写作教学,让学生多写多练,比如通过文章仿写来汲取他人作品的精华部分,内化为自己的创造能力,通过写读后感,分析别人的创作思路,塑造自己的写作方向。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五千年岁月而不衰,不曾出现文化断层,很大程度上就源自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语文具备很强的人文色彩,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责任,这是开设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目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情感认同感,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弘扬与传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与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在学生群体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阵地。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确保文言文、古诗词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核心素养涉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需要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上,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表达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思维启发与视野开阔来拓宽课堂教学外延,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攻略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核心初中语文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