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18-02-24 19:01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宪法生活化道德

曾 荣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 韶关)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积极进行课程教育体系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不断融入先进的道德理念与法治常识,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效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能够充分适应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有效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促进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并根据新宪法的修改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宪法意识,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以下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有效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基础道德的作用尤为明显。为了提升对学生基础道德的培养效果,我们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利于学生理解,为学生展现了良好的生活化道德实践途径。此外,生活化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途径,使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意识。

例如,我们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引入了家境困难,背着母亲上学,具有“当代孝子”美名的张尚昀行孝事迹案例,并结合电影《当代孝子》片段的播放,为学生展现了孝敬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为学生发展了良好的孝行意识。

二、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促进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传统的道德文化为核心,在我国绵延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传统道德引领着国人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充分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并利用文化自信的态度结合当代社会环节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有效的发展,从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文化自信的理念,充分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元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我们在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明确展现了我国传统礼仪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懂得遵德守礼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还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制作和播放了《曾子杀猪》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明确了讲诚信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价值。这样开放灵活的教学形式,有效地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发展道德素养的基础上,有效培养了文化传承意识,发展出了文化自信。

三、根据新宪法的修改内容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发展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学部分的重要教学任务。学生具备了宪法意识,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够有效明确自身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能够自觉维护宪法尊严。随着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召开,我国完成了新一轮的宪法修订。在新宪法出台的背景下,我们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引入了新宪法的修改内容,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时刻适应最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加具有时代性的宪法意识。

例如,我们根据新宪法,将“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入到我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中的修改,为学生明确了在新时代有效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明确了我们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深远价值。我们还根据新宪法中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之后补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解读,为学生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学生加深了政治认同感。

总而言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引导学生掌握良好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基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拓展、总结与创新。我们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基础道德的养成,利用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发展道德素养的同时增进了文化自信,并充分结合新宪法的修改内容,完善和强化了学生的宪法意识。

猜你喜欢
宪法生活化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宪法伴我们成长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宪法伴我们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