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观念构建下的“酸碱盐”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2018-02-24 19:01蕾,任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内容酸碱共性

王 蕾,任 娟

(1.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2.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

化学分类观是化学基本观念教学的一部分。分类是通过比较研究对象的异同点,把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不同类别,并且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1]物质分类观是指人们在学习、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转化为系统性和规律性的思维倾向。[2]本文为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和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将贯穿于酸碱盐教学单元中的分类观念随教学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以适合学生认知的方式阐述出来,然后结合每节课教学内容逐一建构。[3]

一、“酸碱盐”与分类观建构

选取“酸、碱、盐”作为研究对象。该部分共包括“对酸碱的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几种常见的碱”“几种常见的盐”“盐的性质”五节内容。“酸碱盐”本身又具有鲜明的分类特点,是培养初中生在思想观念上以分类的思维视角认识物质、性质及其用途的最好载体,帮助学生尽早形成物质分类观念,是该单元知识教学的最高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分类观建构

从物质的树状分类入手,以酸、碱、盐的知识学习为载体,不断完善物质分类观念,逐步帮助学生实现分类观念的构建。“酸碱盐”单元教学内容、课时目标与分类观的构建情况如下:

课时1:酸碱的初步认识,核心内容是酸碱的概念建立,从元素组成、微粒构成、性质角度建立酸碱概念,初建分类标准。

课时2:常见的酸——盐酸,核心内容是盐酸性质的研究,以盐酸为代表物,研究酸类物质的性质,构建一类典型代表物的研究方法。

课时3:常见的酸——硫酸,核心内容是由盐酸演绎硫酸再到酸类物质的性质研究方法,归纳酸的共性,初步应用酸的通性推测未知物的性质,构建同类物质的共性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课时4:几种常见的碱,核心内容是氢氧化钙性质推测氢氧化钠,对两种碱的代表物性质的研究,归纳碱的共性,体会同类物质共性与差异性,构建分类观的应用。

课时5:盐的初步认识,核心内容是盐的概念及分类,运用已有知识从元素组成、微粒构成、性质等多角度认识盐类物质,应用分类标准,进行二级分类。

课时6:盐的性质,盐类性质的研究,以碳酸盐为例,研究盐类性质,完成分类观的综合实践。

三、课程实施阶段

1.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初建分类标准

课前学生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课上学生对物质进行树状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元素组成角度,建立了酸、碱的概念。通过导电性实验,使学生明确酸碱溶液中溶质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进一步从微观离子的角度认识了酸和碱。再通过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化学实验从性质角度认识了酸和碱。完成从元素组成,微粒构成和性质三个角度去认识物质。

2.以盐酸和硫酸为代表物,分别进行研究

通过对典型代表物的研究,认识一类物质的性质,形成研究一类物质的方法。

我们选择盐酸作为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根据物质的分类表,找到需要研究的物质类别,再从这些类别中找到代表物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总结反应原理及实验验证,得出盐酸的性质。研究一类物质选择一种代表物是不够的,又选择了硫酸进行了以上研究。

通过盐酸和硫酸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了“结构相同,性质相似;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得到了酸类物质的分类研究思路方法。

3.分类方法的运用

同类物质性质的预测与验证,建立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典型代表物,通过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推测氢氧化钠化学性质,再实验验证,得出碱的通性。对氢氧化钾的性质进行大胆推测,完成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共性与差异性。归纳出一类物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类物质研究中,选择代表物,选择可能反应的物质类别,选择各种物质类别的代表物,逐一实验验证,归纳共性和比较差异性。共性用于同类物质性质的推测,差异性用于同类物质的检验。

4.多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二级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对盐的二级分类中,学生表现出了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元素组成、微粒构成、性质等角度理解盐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二级分类研究。利用碳酸盐均含有碳酸根的共性,推测相似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验证,体会盐二级分类研究的重要意义。分类观的实际运用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内容酸碱共性
酸碱滴定法测定香菇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
共性
准确把握“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实施意见的核心内容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发展文化经济之我见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浅谈季羡林的文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