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

2018-02-24 19:01徐雪芬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教学方法素养

徐雪芬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上海)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的逐步深入,许多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保证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提升,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为学生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创设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学生成为主体,关注学生自主发展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故而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创造性。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够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相关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帮助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思考方法,学生的地理学习可以做到更加细致。

事实上,以“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为主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故而,在地理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通过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和实践,掌握相关的地理学知识。正是基于学生自觉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到“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时,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表资料,理解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并学会描述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的变化特点,对比说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从原因中去寻找解决方法,得出气候变化的缓解对策,学生从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启发以及独立思考后的能力提升。因此,在初中地理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案,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二、理论结合实践,促进学生知识生活化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教材中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所以,地理教学的最好方法,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死记硬背教材展示的地理学知识,而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到的地理学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相关问题,这正是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援引各种各样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讲解到我国独特的气候时,可以结合各地不同的谚语进行描述。例如,讲到我国西北部气候特点时,教师可以引用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的是西部地区多沙石地貌。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得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多,气温较低,因而造成相应气候现象。讲到西南川蜀地貌时,可以引用诗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形容四川崎岖险峻的地形和交通闭塞的盆地地貌;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说明江南地区丘陵地貌的具体特征。

三、注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在实际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应为学生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注意听课的要点,抓住教师的讲课中心,提高整体的地理教学质量。教师想要最大程度地优化地理教学环境,需要做到高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课堂计划。教师注重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就应当尽可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必须要结合实际,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下“一言堂”的教学局面,优化课堂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组间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优势互补。

例如,在学习到《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课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的自然灾害类型与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此时可以号召学生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小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样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核心,明确地理教学的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相关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教学方法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