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引导策略研究

2018-02-24 19:01顾书杭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积极性新课程

顾书杭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江苏 泰州)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探索教学措施上入手,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好概念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自我约束来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尤其是对于新课程概念来说,要求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从而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来贯彻改革措施。所以说在新课改概念下,教师要主动参与到锻炼中去,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来掌握好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主动关心学生,同时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当教师表现出偏袒学生时,就会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目标,做好教学研究工作,通过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给学生预留出自我发挥与表现的空间。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教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主动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帮助学生在转变思维认识的同时进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1]。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方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注重自身的主体性,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也就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出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从教育改革的角度上出发,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来实现教育目标。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做好教育指导工作,给学生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保证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中教师也要确保教学的灵活多变性,在保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来将学生带入到探索中去。当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也就可以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在主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学的先进性。尤其是对于多媒体来说,借助鲜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就可以从多媒体上入手,借助视频或是图片等来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教育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感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是,要运用好多媒体,在保证教学适度性的同时来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手段的作用。所以说在高中数学中引入新课程概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2]。

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做好解题工作,同时也要能够理解好题目。所以在教学中要从提升教学要求与标准上入手,做好教学研究工作。高中数学知识有着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如果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来学习,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上入手,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之间关系这一内容时,如果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学习方法的总结与归纳上出发,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的目标[3]。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教师要从提升教学有效性上入手,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同时还要从提升教学效果上入手,做好教学研究工作,运用有效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积极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