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8-02-24 19:01徐海波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人文

徐海波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六中学,吉林 白山)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承载了一个国家的辉煌,也记录了一个国家曾经的衰落。一个国家只有对历史有着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才能做到以史为鉴,对过去的历史加以分析和总结,进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高中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必须对历史这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加以重视,加强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从客观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高中生在历史教学中受到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普遍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许多高中学校在历史课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不够重视,以至于学生对历史这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根本提不起兴趣。大多数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就是对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人文精神的培养根本得不到体现。第二,授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高是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授课教师普遍缺乏对人文素养的认识和重视,学校在这一方面也没有对教师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培训,进而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人文精神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一)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想要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提升授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底蕴,只有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较高,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精神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对学生加以培养。在这一方面上,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在人文方面的投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人文素养的培训,使教师充分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也应不断积累自身的人文科学知识,加强人文文化的熏陶和沉淀。授课教师对人文素养的认识加以提升,才能做到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历史事件,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建设和培养加以引入并深化。

(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

要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授课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历史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划重点记笔记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人文教学环境的建设,打破教材的局限性,使授课素材不再单一地局限于历史教材中的一段文字或者几张图片,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或者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故事等来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到有关“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城市讲一讲抗战时期发生的故事,也可以给学生放一段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录短片,还可以给学生看一看和这段战争有关的老照片,进而使学生对这场战争有更加具体的了解,对“抗日战争”的影响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产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背景,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最终结果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意义。授课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加强对教材中的人文素材的利用,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历史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促进学生自发地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进而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沉淀。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应该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培养。高中学校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人文精神的体现,帮助学生完成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沉淀,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人文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