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习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018-02-24 19:01王宇嘉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引申为初中语文活动

王宇嘉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中学,广东 深圳)

“习程”的基本含义。“习”字从象形的方面看就像一只小鸟在反复试飞,可以引申为反复尝试与反复实践。核心在实践,其次在反复。还可引申为钻研、练习;引申为训练;引申为熟练、通晓;引申为习惯。关于“程”,我们主要取其“过程、程式、程序”之义,强调过程的展开,程序的设计与展开,方式方法的指导。习程的基本解释如下:习程指一种个性化学习过程的课程构建及教学实施的理念与方式,它要求基于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活动参与为中心设计学习环境、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充分展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一、“习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习程”强调以学生的活动参与为中心设计课程、环境与教学过程;要求充分展开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强调师生的共同在场、共同参与,尤其是每个学生积极公平而有质量的参与;既有大致统一的习程推进,又有个性化的习程选择;既倡导合作学习,也重视独立思考;既重视活动建构与氛围熏染又不排斥扎实训练;既重视学科知识体系,又倡导跨学科课程整合。要求通过系列学习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能力达到熟练与通晓的程度,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在符合时代诉求与时俱进的前提下,以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力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习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我们强调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展开。以设计和展开学生的系列学习活动为第一要务,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活动为基本视点。其次我们还强调,习程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充分展开,学习以过程的形式存在,以过程的方式展开,学生的个体化知识能力在过程中形成,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的自主形成。习程是一个起于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与创造,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学习起点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问题与习程相伴始终,问题构成习程的任务驱动,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学生的个体知识与技能。教学中一方面要以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审辨思维。

2.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重视在习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闪光点和成长点,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对教材的二度开发,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进行评价、引导,重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深度学习。“习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要达成六个效果,一是课堂有味道:整个教育要让孩子觉得课堂有味,学校有味,人生有味,这世界有味;二是参与有广度:要达到参与的广度就需要我们重视技术的介入;三是交流有温度:基于“习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要构建情感与智慧的双重交流;四是合作有效度:反对低效的形式化的合作,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方式;五是训练有力度:不排斥训练,没有训练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六是思维有深度:落实八个弹性环节,这八个环节分别是精心设计、充分自学、有效合作、实时分享、教师助推、有限拓展、分层练习和及时反馈。比如教师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教学目标、课堂导语、内容讲析、情感内化、拓展延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就明确地说明了学习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学生来设立,“习程”的初始目标也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立,而恰到好处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过程的兴趣。内容讲析方面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等,学生的“在场观”在此环节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课文内涵理解之后,学生自然就会理解其情感,并调动自己的情感与之共鸣。另外,最后的拓展延伸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寻找类似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更能够体现出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

目前,初中语文走向“习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完善。相关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丰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通过对实际教学经验的不断分析和探索中,更进一步地发现、解决“习程”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完善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模式。

猜你喜欢
引申为初中语文活动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兔死狗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