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2-24 14:4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技巧文章评价

何 东

(四川省越西县贡莫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越西 616662)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朗读体验,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小学生获取语文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数量,使其更好的运用语言文字,提升日常交流和写作能力。

2.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采用一些班级读书活动、教师试读活动等,使用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教师要进行示范朗读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好,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抓住他们良好的模仿能力,做好示范,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投入度,来示范朗读文章,进而做到以情打动学生,实现朗读情感的传递,才会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比如教师在教授《一个中国男孩的呼声》的时候,教师在读到文章主人公雷利的父亲牺牲护国的内容时候,教师要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将对父亲的思念与不舍的情感,作为朗读的情感基调,读出其中的韵味。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实现情感的传递,加深对朗读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朗读文章过程中,要借助一些音乐手段,来营造朗读的氛围,形成一个生动的教学语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教师在朗读到文章内容中“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时候,要配备一些严肃、悲壮的背景音乐,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文章中这句话的含义,帮助学生抓住朗读文章的主题和重点,来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

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朗读内容进行加工,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章中思想,受到启发。比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歌《宿新市徐公店》的时候,为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教师设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描写了“儿童急走追黄蝶”、“树头花落”等景色,就像我们在进行郊游时候的景色,那么请大家带着郊游时候的快乐感,大声并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在朗读后,教师表示: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由我为大家示范朗读一次。教师进行朗读,并配备优美的音乐,当学生听过教师的朗读后,要进行思考,在脑海中勾勒出优美的画面来。教师要让学生描述脑海中画面,然后分别通过简短的话语,介绍自己心中想到的画面内容。学生的介绍都很精彩,说明学生都经过了认真思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

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可以实现更好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形成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船长》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文章内容多为赞扬的话语,所以会使用很多感叹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感叹号,在遇到感叹号的时候,情感要饱满,发挥出激情。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及主要思想,进而掌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学生通过掌握感叹号的使用方法,再加上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可以了解船长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4.教师要做好学生朗读表现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完成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法,避免使用“好”与“坏”,来进行简单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要采用差别式的评价方法,设置不同级别的评价机制,针对朗读情感饱满,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做到表扬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朗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针对朗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取鼓励、激励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发挥学习讨论小组的优势。教师要将全班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为若干组,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相互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竞争机制,也可以相互学习,进而提高组内整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学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表扬,能够建立起自信。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将上述评价方法进行结合,来提高评价的合理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差别式的评价方法,设置不同级别的评价机制,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形成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因此,教师通过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采用差别式的评价方法,能够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78-79.

[2]徐华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1):21.

猜你喜欢
技巧文章评价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指正要有技巧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提问的技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