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兴趣小组方式探究

2018-02-24 14:41顾庆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教师教学

顾庆霞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十三中学 黑龙江 163000)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而且,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1]

一、兴趣小组学习的提出

兴趣小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2]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兴趣小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兴趣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在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的当下,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兴趣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小组就近组合

兴趣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3]

3.小组活动的组织要讲求实效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千篇一律,为活动而活动,而要注重实效。要把小组活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不能将兴趣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新课标的改革冲击着传统教学,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是检验教师执教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兴趣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如果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的热闹和自由背后,就会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2.小组的随意设置

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合作分组的时候,有时会为了省时简便而任意分组,这种小组的随意组合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使合作流于形式。

3.教师对合作缺少控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被视为权威,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合作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有利于他们的探究与创新。抓住合作学习的特点,逐步向语文学科领域渗透,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吉林,王坦合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圆我教师梦
妙求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