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新课改中如何加强中学地理的素质教育

2018-02-24 14:41刘英俭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学素质教育素质

刘英俭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坡镇初级中学 广西贵港 537311)

地理素质是每个公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地理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中学地理素质教学现状

1.地理教师地位低下,学非所用,非专业的老师上地理科存在现象严重。

2.地理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用具不齐全。

3.学生地理知识面不广,认识过于片面。

二、中学地理教学以考试为目的片面追求分数现象严重

现在的初中,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据初步调查可知,在广大农村,因社会衡量教育质量过于看重升学率,所以,不少学校把初中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学。在农村初中,85%的地理课由兼课教师担任,教学效果很少过问,导致大多数兼课教师随意把地理课作为自己所教“主科”的复习课或练习课。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还谈什么地理素质教育呢?在城市学校,初中地理课基本由专职教师担任,地理教师掌握了教学阵地,而大多数学生和老师却把地理科当作“副科”,因而学生对地理课无兴趣,上课不够专心 ,在地理课堂上记英语单词或做其他科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地理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2]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中学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把教育目标任务更多地定位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考试技巧的训练,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而素质教育则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身心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宗旨。因而,地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要重视地理品德素质、行为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国情国策教育以及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等。

2.重视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地理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板图 技能等要素。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地理优质课竞赛、教研论文竞赛以及形式多 样的教研活动,无疑对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地理教学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我们地理教师不应自暴自弃,而应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地理教学投入深厚情感,精心敬业,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敏锐观察力和创意思维能力,苦练教学基本功 ,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发挥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学段的异构要基于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考量,不同学力的异构要基于教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知识储备的了解,我们重点谈谈后者。

3.关注时事,多阅览报纸、书刊收看新闻等是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与变化着的形势不相符台的情形。这时,是照本宣科地硬教还是及时吸收新的地理信息,丰富学生的时事地理知识,是对地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考验,关系到是否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教育和捕捉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要教“活”,学生要读“活”书,例如:当苏联解体,东欧形势发生巨变之后,笔者在教学中便及时予以补充;当苏丹共和国变为北苏丹和南苏丹时,当讨论朝鲜核危机,叙利亚局势等这些新闻的焦点,教师便可以及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过家或者是地区所在的地理概况等新知识;从而较好地克服了教材的滞后性,丰富和超前地修正了地理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获得了更新,更准确的地理知识。

4.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地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地理思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方法,能用地理思维去学习、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对工业布局、厂址选择进行的多要素原因分析属原因综合法,而“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地球平均气温将升高,两极 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平原”则属于整体性。

“创造能力”就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鼓励学生创造。地理教学中还应让学生积极参加兴趣活动小组,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学生“ 学会做人”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 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为使我国在激烈的世纪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我们地理教师应深知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松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圆满完成历史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1]1994年秋季,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有关部门组织了以“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为题的全国性抽样调查.

[2]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猜你喜欢
中学素质教育素质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