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2018-02-24 14:41王淑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父爱背影重点

王淑玲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一中 辽宁抚顺 113006)

《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作者饱含深情的回忆了父亲在火车站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依恋和思念、热爱之情。父子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在散文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优越,学生生活在幸福之中,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宠溺的较多,孩子懂得感恩的较少,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此情况下,学生很有必要来学习这篇文章,一是学习散文的写法,一是可以受到思想教育,懂得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狼藉、簌簌、踌躇、颓唐、琐屑、蹒跚、游逛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3、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刻理解父爱子,子爱父的情感,培养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理念,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狼藉、簌簌、踌躇、颓唐、琐屑、蹒跚、游逛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1、朗读训练法2、点拨引导法3、重点赏析法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质疑解疑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请学生欣赏歌曲《父亲》,谈一谈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此环节为了将学生带入到体会父爱的情境中,有助于理解文中的情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幼儿园的依赖到小学生的独立,从不开心的苦恼困惑到坚定信念的踌躇满志,你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倾注着他们的爱,凝结着他们的心血,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爱是深沉的,但有时也会让人感受到细腻周到,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其中的旷世亲情。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作品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背影》是他满誉文坛的佳作。写作本文时作者20岁,正在北京大学读书。(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读出下列字词的字音。差使 狼藉 簌簌 赋闲 踌躇 颓唐 琐屑 游逛 马褂

解释下列词语。狼藉 赋闲 踌躇 颓唐 典质(掌握字词,夯实语文基础)

四、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自由读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

五、深入理解,思考探究

文章以《背影》为题,几次写背影?划出来,“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文章第6段是怎样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文中几次写流泪?每次流泪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第四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从文章整体入手,明确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的,“背影”是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流泪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爱。对文章的分析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

六、针对重点,布置作业

熟读第6段,有能力的同学试着背一背(熟读生巧,注重学生平时对重点语段的积累。)

1.知识检测,导入新课、检查字词与文学常识。(课件显示)文章围绕什么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这篇文章的父子深情感染了一代代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来品 味一下它的语言风格。(温故而知新,知识是需要不断温习的。)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爱是相通的,情是自然的,让我们饱含深情的齐读课文,感受父爱情深。章的情感是靠爱来表达的,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赏析。先自主学习,不理解的问题再四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出示重点句子,课件显示。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通过赏析以上句子,学生体会到朴实的语言能够表达真挚的感情。)

3.由人及己,畅谈感受

作者对当时自己的行为是怎样看待的?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你在长辈面前,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呢?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做到理解父母,关心父母,想到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七、心灵触动,妙笔生花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写法写一篇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的一件事,要有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写是语文素养的集中表达,经常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背影

情感: 真挚细腻 扣人心弦 语言: 素朴典雅 简净细致

猜你喜欢
父爱背影重点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两个背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父爱如山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