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2018-02-24 05:25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多媒体技术创设

聂 琦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江西 萍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属于辅助工具,尽管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但是却能为课堂增色,带来许多新的发展及变化。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课堂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最终寻找到多媒体技术与美术鉴赏课堂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日后教学的全面发展做出启示。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在情境创设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化“静”为“动”,进而实现情境构造,全面推动教学发展的功能。例如,在介绍《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剪辑《国宝档案》的内容,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源观察瓷器的制作过程,观摩青铜的制作工艺、形制、图案等基本信息,再带领学生一同欣赏古代祭祀的宏伟场面,使学生真正进入历史时空中感受到当时的震撼,并且最终认识到青铜器是古代上层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其意义就在于能够化“静”为“动”,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变幻与转化,这个过程中的奇妙是教师难以用语言所尽述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一同穿越到当时的时空中,感受时代发展的魅力,感受到过程带来的变化,这也是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直接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展,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全面突破。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依赖并立足于教材,而教材作为平面读物,其容量有限且表现有限。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即将鉴赏的美术作品以一种立体的、丰富的甚至更为新鲜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搭配上声音、灯光等各种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被吸引到课堂,也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欣赏价值大大提升,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国古代画》一课时,教师不再是单调地让学生看教材中有限的内容,而是截取了中国古代画的影音资料,通过影像资料中生动的讲解、精美的画面、精致的古代配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古代艺术的魅力,这种直观的感受,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只能意会与理解[1]。

三、图文并茂,实现教学的进一步突破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较为难以讲解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也会遭遇一定的瓶颈。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有些作品远在西方,学生很难寻找到其中的欣赏角度,例如一些抽象派的美术作品,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与运用,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旁白文字等对美术作品做进一步的表达,对氛围进行进一步的烘托,这些看似与美术课堂无关的内容,却对教学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艺术具有相通性,很多人都会认可一首音乐,即使听不懂语言,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同样的道理,在美术学科中,恰当的音乐烘托,能够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美术鉴赏课想要进一步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蕴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知识,需要教师从多种路径进行探索[2]。

四、多媒体技术能够推动多学科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多学科的全面融合,拓展美术课堂本身的视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通过作品能够对人们产生感染,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个过程充满了浓浓的人文特性。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学的内容,在欣赏中国画的一些作品时,适当介绍我国敦煌时期的文明,介绍小说中的绣像,这些内容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的。多媒体下能够实现的是学科的结合、交叉,能够推动多方面的融合。在我国传统水彩画中,会有一些题画诗的存在,对于这些题画诗,将其结合进行教学,才能发现画作的神韵所在。在一些美术作品背后,会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背后隐藏的一段黑暗历史,教师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最终实现学科学习的突破[3]。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阶段美术课堂的实践情况展开讨论,以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足够的基础。多媒体技术为课堂带来的,除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更是视野的开阔,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实践拓展。教师根据多媒体技术对美术鉴赏进行包装与表达,能够更进一步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多媒体技术创设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