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探究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2-24 05:25陈晓辉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过程

陈晓辉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地理学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是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可以承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许多功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地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一种假设或一个问题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引申推导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或结论,使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材料,例如,“如何把南极洲冰山运到阿拉伯半岛来发展绿洲良田,解决缺水问题?”“森林和湿地的生态作用有哪些?”“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哪些变化,试做出预测。”等问题。

二、利用矛盾原理,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地理学科中常常体现,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特点。“一般地说”“一般情况下”或“总的来说”这样的地理语言,说明了地理现象的普遍性,并不包括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去发现并解决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存在的矛盾,运用求异思维,往往是突破地理学习难点、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例如在必修1“海水运动”一节中,书上介绍“一般地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在随后季风洋流学习中,就可以提出问题:夏季的索马里洋流为什么表现为寒流性质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洋流成因的理解。

所以在地理学习和思维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地理现象的共性特征,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同中求异,从普遍规律当中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两种思维交叉进行,让学生在发现矛盾过程中追根溯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的本质。

三、引导联想,培养思维的拓展性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往往跨度很大,因此必须借助联想加以比较,以便发现内在的联系。以类比联想为例,在热力环流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绘制热力环流图,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此联想到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大空间尺度的季风和三圈环流,还有沃克环流;又可以进一步由此联想到这些不同尺度大气运动形式的成因。最后可以提问体现图示运动过程的还有哪些自然地理运动,由此联想到大洋环流运动、地质循环运动、海底扩张运动。

通过联想思维,使各个章节的相关内容形成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一条条知识链、思维链,使静态知识转变成动态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思维得以拓展延伸。

四、利用地理试题探究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从正向思维去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因而在解答地理试题时,往往用正向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就容易出现照搬照套地理知识模板的情况,而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做完题目后,仅停留在对照、订正答案的环节,而没有对得出答案的过程进行深层的反思与总结,这就会陷入虽有知识但不懂得用的学习死角。所以教师在试题讲评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揭示如何由问题进行分析、推导,由果推因,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例如在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一节复习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析高考试题:“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印度河沿岸‘水石’的形成过程?”然后教师查看学生的做题情况,选择几个样本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之间修改点评。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执果索因,启发学生逆向推理。最终揭示此类问题考查的内容和推理的方法:三角洲、水石——堆积地貌——物质堆积——堆积物质来源——物质搬运、输送——物质产生全过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地理问题的来龙去脉,更能使其学会地理思维的方法。通过逆向启发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活,又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面去探究思考,疑是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从而举一反三,提高变通求异能力。

五、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多种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把新的思想、方法用来指导实践活动。

1.开展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比如通过“大田城区的污染状况调查”“大田县土地资源及使用开发情况的调查”等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自然和人文风貌,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更好地理解、记忆相关的地理知识。

2.开展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比如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设计简易气象站;还可以制作地理模型,开展宣传地理环保法规等活动。

总之,在地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学生,不仅是提高高考地理应试能力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把地理课堂教学和地理学习变成“探索”与“发现”地理的过程,创造性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