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心得

2018-02-24 05:25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思维

夏 叶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浙江 温州)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对相关问题做出科学、全面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种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受到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培养与重视,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培养要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更适合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教师授课应重视逻辑性

不论是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还是在叙述某个历史时间时,教师都应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对于初中历史这一学科来讲,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历史课堂上,且至少一半的时间是由教师支配的,也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影响,教师通常都是采用讲授法,也就是通过语言来将知识、能力培养方法系统且连贯的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描述历史事件、阐明历史概念、进行历史规律总结等等。而学生获得的能够用以培养逻辑思维的材料也往往都是来自于教师的授课内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地进行史料堆砌,而是要将其进行有机整合,对其逻辑关系做出细致讲解与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也能够受到教师逻辑思维语言的影响,以此来对其思维特点进行准确把握,逐步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1]。

二、注重与其他历史学科能力协调发展

除了逻辑思维以外,形象思维、观察与想象等能力也是历史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且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在历史学习中单纯地出现,通常都需要与其他能力相互配合,协调运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其他能力教师也应该给予有意识的培养,在准确把握重点能力的同时,良好的兼顾其他能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还应积极营造生动、形象且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轻松、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在进一步拓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其他能力能够得到协调发展[2]。

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比于高中生来讲,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应适当调整标准,对其思维发展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初中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三个阶段入手:

第一,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大多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来讲也就是逻辑思维最弱的阶段。对此,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对历史逻辑思维分析、归纳与比较等方法做出进一步了解,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一些较为简单的逻辑型题目的解答中,在此过程中应尽量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在高效探究与成功解答中逐渐喜欢上历史学习。例如:若提出“为什么李自成起义就比从前的农民起义水平高?”这样的问题,这一位问题不仅没有对课本内容做出具体说明,还涉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等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不论是时间还是内容都具有较大的跨度,不适合学生该阶段的思维特点,学生往往很难给予快速、准确的回答。所以,这类题目应尽量少问,避免给初一学生增加学习负担。

第二,对于初中二年级来讲,学生思维正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逻辑思维已经逐渐成熟了。在初一的基础上,初二学生往往已经积累了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此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其方法进行准确掌握。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逻辑型题目,且要适当增加一定难度,如“比较辛亥革命与维新变法的异同点有哪些?”等问题,学生在思考回答中除了要用到比较,还需要对分析、综合与归纳等方法进行灵活运用,通过这种难度的适当增加来帮助学生对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初步掌握。

第三,对于初中三年级来讲,该阶段主要是对初二培养成果的良好巩固,通过两年的培养,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运用的机会不多,所以熟练、灵活程度还有待完善,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应用逻辑思维来分析解决各类问题。如“比较英国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不同”等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将问题逐渐延展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比较中,从而使其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锻炼。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大幅度提升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还是对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加强合作探究,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历史素养,进一步拓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生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新历史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