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知识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25 07:59邹泽辉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邹泽辉

(南昌市第十六中学,江西 南昌)

田径运动起源于人类走、跑、跳、投等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突破自身极限的过程,所以田径运动通常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对于田径运动非常重视,高中体育课进行田径教学和训练是体育大纲明确要求的,通过田径教学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高中生有健康的体魄可以应对紧张的学习。

一、高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中生对田径训练缺乏兴趣

多年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及训练方法都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的田径训练成绩要求不高只是达标就可以,导致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逐渐沦为“副科”,学生缺乏田径训练的时间和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合理的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以,要充分重视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应用运动训练学知识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的田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高中生对田径运动训练学知识缺乏了解

高中生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及不同田径运动训练的要点和方法。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学知识不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无法完美地配合体育教师制订训练计划。没有科学的运动训练学知识支撑,学生的训练成绩很难提高,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也会因为进步缓慢而产生消极和厌倦的情绪,不利于高中生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

3.高中田径运动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田径运动与学生的先天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遗传因素不同,身体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适合的田径运动也有很大的不同。而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统一制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以及田径训练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的巨大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会觉得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欠缺,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又会觉得训练负担太重无法完成。因此,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田径教学。

二、运动训练学知识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运用运动训练学的知识,针对高中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促进高中田径运动健康有序发展。运动训练学知识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田径训练方法和田径教学内容要符合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依据专门训练理论制订专门训练计划。不同的田径运动肌肉工作的特点不同,体育教师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将学生的动作结构、动作幅度、肌肉用力特点以及速度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既能提高训练效果,可以提高学生专项运动的能力。高中体育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田径训练内容,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利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将会极大地提高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2.高中田径教学要依据田径运动负荷理论合理制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运动负荷理论认为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可以对运动员的机体进行刺激,引起机体的应答变化,让运动员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高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避免训练强度过大给学生造成过度疲劳和伤病。田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根本目标,通过适当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增强高中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

3.高中田径教学要依据运动恢复理论重视学生田径训练后的疲劳消除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田径训练难免产生运动疲劳,高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田径训练后的疲劳消除和恢复,避免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发展为过度疲劳,给学生身体造成伤害。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正确的手段和器材进行疲劳恢复,帮助学生提升训练效果。

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对高中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促进高中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提高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