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18-02-25 07:59李智军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情境情感

李智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宁夏 中卫)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并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促使以过程方法及情感为基础的立体化目标的整合与形成。语文本身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科目,其中涉及的内容都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感情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使学生既能学习到语文知识,又能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第一,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仍然只关注自己的主导地位和自身的权威性,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仍然只停留在表面。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被教师所忽略,自然也就谈不上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就缺乏必要的情感联系,从一定程度来讲,还会阻碍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第二,虽然教育改革得到了深化,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即使许多教师意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成绩、班级学习排名等各种压力下,情感教育的开展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了“零情感教育”的状况。第三,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不应由自身来负责,殊不知语文科目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情感教育还会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这种背景下,教师也就不会将情感教育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自然也就不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方面进行引导。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1.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所处环境会对学生的行为和自身情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此特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后续的情感教育做铺垫。具体来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导向,为学生营造具有生气且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有关作者马丁·路德·金的背景材料和此文创作背景,同时还要搜集影像资料,在课堂中进行播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情感。这样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的情绪就很容易被带入到课文中,从而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作者情感。在朗读完毕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制高点,教师在此背景下就可以向学生传达作者想要消灭种族歧视、渴望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愿望,并向学生传达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教导学生要对生活中的每个个体给予尊重。通过上述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自身与文章的融合,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还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2.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在语文课文中不论是对景色的描写还是人物叙事的描写,其感染力都是非常强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文中的虚拟情境通过学生的表演在实际中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角色特点和人物情感,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还能学习到文中人物优良的品行,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当中,并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对扮演角色进行分配,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过程完整性都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语言陈述和动作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了解到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和在各种情境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在实际中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人物特点的把握,并学习廉颇知错就改、诚恳认错的良好品德。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并在扮演之前带领学生对文中人物特点进行整体的领会,避免出现学生对角色特点把握不当使原本的角色扮演活动变为课堂闹剧,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学习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良好品行的树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正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渗透现状,并以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和学习能力为基础,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和情境创设等可行性措施,加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以此带动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情境情感
角色扮演游戏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