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立德以树人

2018-02-25 07:59杨维军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德育

杨维军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山东 烟台)

在新课改之下提出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发展必须达到的目标体系,体现了教育对以人为本的全面回归,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被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第二,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第三,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第四,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第五,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由此可见,历史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便落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而做好家国情怀的培养和传承,充分地将其融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既是当代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精神风貌,也与国家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殊途同归。

本文以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辛亥革命》为例,通过具体德育目标的实施,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上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一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新课改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立德树人的要求,我对《辛亥革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重新进行了定义,并选择了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人物”这一角度作为德育教学的途径。现以目标之一进行阐述:通过辛亥革命仁人志士不屈斗争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奉献、奋斗、担当、勇敢”等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公历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即黄花岗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留下72具尸体。参加黄花岗起义的72烈士平均年龄只有29岁。他们满怀一腔热血,在风华正茂之时为了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大旗,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之中,以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为例,与学生一起体味在国破家亡之下仁人志士的选择与担当。全书婉转千余字,读之断肠、催人泪下,既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林觉民忧国忧民,为了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

针对该节选,我做了如下安排: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熟读该文,课堂上找朗诵较好的学生进行配乐朗诵,烘托课堂效果,提升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课下继续升华,让学生来尝试写一份《与妻书》或《与君书》。现将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陈意映给林觉民的回信

吾夫意洞:

是夜,妾读汝书,悲恸不已,亦不能自持。忆往昔,妾与汝春种翠柳,夏赏白莲,秋拾金叶,冬折红梅,相偎相依,誓永不相负。而今汝竟先死,独留妾一人在世,一切过往皆不复也。

妾不能舍汝,故书此信以寄情思。

妾至爱汝!往昔,妾惟愿汝之平安。然妾亦知,今日之国,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汝之大业,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为成大业,必有牺牲,今汝慷慨就义,妾虽悲啼,亦为汝喜。吾夫一心报国,为民牺牲,岂不壮乎!

妾至思汝!往昔,妾惟愿与汝此生相依,永不分离。未料今天人永隔,不复相见。然妾亦知,汝之大志,在于兴国安邦。汝之重任,在于天下黎民。汝非无情之人,只因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不可独善其身,必将以身报国,为民谋生。妾亦乐牺牲妾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妾知汝之所挂,必奉养公姥,教导二子,定不负汝之所托。

安好,勿挂。

辛亥三月廿九夜 意映手书

短短三百余字的学生作品,让人直觉她仿佛就是陈意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丈夫思念的悲痛之情,又能感到她的深明大义,“汝之大业,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为成大业,必有牺牲,今汝慷慨就义,妾虽悲啼,亦为汝喜。吾夫一心报国,为民牺牲,岂不壮乎!”“她”对丈夫“为天下”的壮举表示出了支持与赞成!学生的爱国之心在生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得到升华,也达到了德育目标的效果。

德育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找寻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内动力的史料,让课堂有血有肉,在基础知识和能力之外,让课堂真正为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下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而早在一百多年前,辛亥仁人志士为了追求这样的美好社会而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他们为此付出的甚至是自己鲜活的生命。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