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考前复习策略

2018-02-25 07:59张林芳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所学答题

张林芳

(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甘肃 临夏)

在历史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查漏补缺,重视双基

高三历史复习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将本学期的几次模拟考试题和每周模拟练习题汇集起来,认真“回头”。进行梳理,综合分析,全面理解自己的优势题型和弱势题型。不仅要查找补充知识方面的缺漏,还要对答题方法技巧、审题得失、答题速度以及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二、梳理、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高考复习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归纳、概括,建立主干知识网络。实现各知识点的上下连贯,前后贯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解答问题时,对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

三、重视热点

热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它能充分体现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寻找热点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具体说,要求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就某一热点问题,研究其可能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哪些知识点,怎样规范答题,切忌泛泛而谈、过于空洞抽象。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其设问的角度大都很小、很具体,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得分意识

每次考试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第一,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史料的解读、信息的获取与判断能力依然欠缺。现在的高考试题的考查空间扩大,知识点的分布更广,给学生的专题式针对性学习带来了挑战;材料型选择题大量出现,突出史料在历史问题中的有效应用,对学生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这些都依然是学生不容忽视的弱点或欠缺。

第二,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历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尚显薄弱。历史每一题的四个选择支都围绕着题干材料所折射的知识点设疑,如果对这一历史知识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全面,对选择支中巧设的知识陷阱判断不准,出错率自然就高。而我们的学生大多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三,解题技巧与答案组织还有待强化训练与提高。解题技巧主要反映在一卷试题上。选择题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排除法,遇到材料型选择题,还需要一个前提,即抓住材料的中心要旨,确定所考查的历史知识点,然后再去逐一排除选择支。但实际上,不少学生还是在考试过程中草率审题、武断结论、匆忙做答。反映在二卷,主要是学生在对答案的组织上能力欠缺,要么语言不通顺,要么逻辑不严密,要么杂乱无章,要么答非所问。另外,还存在部分学生对问题审读不清、不准、不领主旨、不明要义的现象。

教师对以上问题,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思维性较强的材料问答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

在回答历史材料解析题时:

第一认真审题,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现在的高考疏远教材,材料第一。领会材料的一些限定语和提示语的含义,如“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有什么认识或启示”等的含义,掌握历史材料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保证答题思路的正确性。

第二阅读材料,在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提炼出关键词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地再现历史信息。

第三回答问题,首先,确定材料所反映的是课本上哪一章哪一部分的内容,尽量结合材料和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其次,按问按分列点回答。最后,语言要言简意赅,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切不可口语化。

第四认真检查,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总之,高考复习涉及的问题很多,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绩,必须将高中所学的历史基础知识牢记在心,构建主干知识网络,捋顺历史脉络,重视热点,平时加强材料题的训练,高考就能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所学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非所学
非所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