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8-02-25 07:59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托物石拱桥教材

赵 鹏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丽日中学,宁夏 石嘴山)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发展至今,已经不能仅仅称其为一种“必然趋势”了,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再加上它巨大的教学优势,在如今,已经成为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属于“填鸭式”教学的一个重灾区,单一、枯燥的模式致使众多学生望而却步,失去耐心,对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自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后,则在很多方面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语文的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彰显了其教学的价值。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免会涉及文学作品中各种各样的体裁,这些文学体裁写作手法各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自身难以读懂的体裁,这时,我们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的技术特色,结合教材文本内容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入情入景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融入其中,体验作者作品的内涵、思想等。

例如:在教学作家冰心《荷叶·母亲》这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时,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了教学过程当中。这一篇散文诗是冰心女士的名篇之一,也是托物抒情的代表性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在本篇的教学中,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能够学会借助现实中的具体形象或事物而进行“托物抒情”的写法,并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我便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音乐创设情境,代入学生的感情,帮助学生真切地体验母爱的伟大。其次,我还利用多媒体屏幕为学生展示了文中的相关画面,如: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学生在画面直观的观察下,对作者托物抒情的抽象写作手法有了较为全面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突破课堂重难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教学难点,多数原因为教学表现形式的落后和欠缺。语文知识的教学,其本身便是人们基于现实存在的事物,以自己的思想观点为主线,借助文字为载体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如何运用文字将这些“事物”进行有效的说明,一个作者的写作能力便成为关键。这也便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这一方面教学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篇文章的相关内容时,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建筑当中的石拱桥建筑,从多个角度对石拱桥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而本文的教学便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作者在对石拱桥进行说明的这种写作方法,即:“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锻炼学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结合信息技术时,我先以文中的赵州桥介绍为例,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了赵州桥的模拟图,并分别根据文中对桥梁特征的表述,如: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一一配以文字加箭头的示意图,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文字所描述桥梁位置处的具体形态布局等,并同时感受作者文字说明的准确恰当之处,由此,对说明性文字的写作产生一个大体的印象,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语文课外知识

信息技术除了表现形式的丰富,另一大特色便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往教学囿于教材的局限,学生很难在课堂中接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而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教材之外的课外知识,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全面、综合。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相关内容时,全篇的教学核心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掌握本文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的写作思路和创作手法。文言文想来语言精练,言简意赅,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类似的文章来进行熟悉,我便利用信息技术调出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并配以图片解说,对比着对教材内的文章进行了阅读学习。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视野,对学生的相关学习效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与之结合也将会越来越密切,而我们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使信息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托物石拱桥教材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浅议诗歌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