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5 07:59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应高中语文创设

李 敏

(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江苏 泗洪)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将“探究”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理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科学过程,掌握语文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在语文课程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指,从语文学科的特色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能动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组合、同化与探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并能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一、探究式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质疑设疑,敢想敢问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正所谓,学贵有疑,探究式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索与思考,从而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让其在学海中任意地翱翔。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同时还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二)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实践性、参与性,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输入与输出,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读、思、听、说、写等多种教学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取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小组探讨、社会调查、推理联想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探究式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寻找探究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不仅文质兼美,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能起到启迪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品读与鉴赏并不像数理化学科一样具有唯一的答案,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审美体会可谓是见仁见智。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寻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准确切入点,提出具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1.寻找“矛盾”探究点

这里的矛盾是指课文中的语言之间、内容之间、内容与语言之间存在的矛盾现象,往往是作者刻意而为之,也有部分是作者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质疑、深入探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主旨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

2.寻找“空白”探究点

“留白”是文学作品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留白之处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能启人深思,为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空白点,通过开展辩论、写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作者情感。

3.寻找“模糊”探究点

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用词造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于这些词句的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则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寻找这些模糊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课文的主旨思想进行准确理解,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思维

学习认知是驱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探究式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使得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进而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情表演、现场演说、介绍写作背景、巧妙设疑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同时,在创设情境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视听的冲击下,顺利地进入课文中,从而完成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并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

(三)引导探究,促进师生、生生合作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地引导学生探究,这里的探究包括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生生与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只有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思考与他人合作,进行互补性质的互动,才能事半功倍。

(四)掌握探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是提高探究式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能够巧妙设疑,创设教学情境,但学生却显得毫无头绪,难以开展探究并找到正确的探索思路。要么是浅尝辄止,要么就是探究思路严重偏离。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探究,为学生铺路架桥、引向指津,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发挥其教学价值。

1.替换比较法

替换比较是学习语文课文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近义词或意思相近的语句来替换课文中原来的词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探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

2.细节推敲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进行反复的研讨和深入的理性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有较深难度的问题,进而探求到作者的真实用意,只有通过细细的品读和深度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及信心明显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脑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各个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课,更好地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教师应高中语文创设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