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8-02-25 07:59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学生史料

朱 聪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 徐州)

近年来关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也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也成为历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为其他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高中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

唯物史观是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发展,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历史认知产生误导。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准确把握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客观解读。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唯物史观培养的内容较为丰富,例如历史观点、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辨证观点、价值观点等,历史教师在开展相关内容教学时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成长,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个人想法,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纠正。

二、高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历史是发生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一系列事件及相关人物,因此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清醒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时空观念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最重要构成。高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要从辨别、理解、描述、运用等几个角度入手,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另外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将因此获得发展和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古代希腊地图与现代希腊地图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化历史观念。时空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

三、高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涉及大量史料资料,而如何通过史料对知识内容进行验证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与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展开有效研究,确保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抽丝剥茧地发现历史要素,进而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认知。例如,在“分封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多份史料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史料感受分封制的实施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把握分封制的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创造良好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史料的收集与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史料资料,引导学生对历史史料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

四、高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历史解释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知识结构对历史事物展开客观全面解读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清醒的独立思维,避免盲从思想,确保历史解读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历史实证展开分析。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客观介绍相关史料后,鼓励学生独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各种各样观点,这些观点虽然有对有错,但我们能够从中发现学生已经进行了有效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发展自身历史解释素养,实现学生的有效成长。

五、高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建设活动之中。高中历史教材中拥有很多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进行教学拓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取得的伟大经济与文化成就,也可以向学生陈述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还可以向学生讲解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伟大成果,通过上述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自觉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的意识,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保持高度重视,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形成完善和系统的历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高中学生史料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