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中的情境教学

2018-02-25 09:4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壁虎创设课文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义成镇肖家小学 江西宜春 331200)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活泼好动的时期,这样的性格特点需要的是能够唤起他们学习欲望、激活思维、调动兴趣的学习方式。而情境教学则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问题、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带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1]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创设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向往,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好像身临故事情境中,正穿梭在故事情境中流连忘返。[2]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是这样运用故事导入新课学习的:“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从前有只乌鸦,它飞了很远的路,感到非常口渴,可是附近没并没有河流。乌鸦失望极了,就在这时,它发现前面有一个瓶子,里面有水。乌鸦高兴极了,就把嘴伸进瓶子里面,可是水面太低了,她根本够不着。它试了好几次,可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乌鸦又渴又急。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困难,乌鸦并没有气馁,聪明的它终于想到办法喝到水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就这样教师运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不仅如此,还运用故事引起的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实施到语文听讲中,提高听课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和探究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语文知识的殿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在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2、它们都画了什么?3、小画家们真的会画画吗?4、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这几个问题按照课文顺序层层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学生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就能统领文章的主体,突破教学难点,把控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的这几个问题不仅是对文章的一个概括综述,而且还把各环节很好的穿插在一起,形成条例清晰的知识链,使整节课的内容都围绕这几个问题稳步展开。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时,也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都爱表现自己,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表演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素材,课文中可爱的小动物、富有个性的人物等都是学生热衷表演的对象。通过学生的实际表演,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学习他们美好的思想品德。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这一教学内容。由一名学生扮演小壁虎、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的妈妈。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对话表演。为了增强表演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设置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的妈妈的头饰,并且小壁虎的扮演者还可以加上长短不同的尾巴,刚开始是短尾巴,后面尾巴越来越长。为了让自己演的形象逼真,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究各人物的表情以及内心世界等。这样的表演吸引全班学生,他们可爱有趣的表演,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创设表演情境,在增添课文趣味性的同时,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生动形象的演出,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表演中乐学、善学,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创设谜语情境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谜语情境,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中,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就是运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猜对。有时落在山腰,有时关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的话刚落地,教室里立马沸腾起来,显然谜语勾起学生的兴趣。经过一次次错误的猜想,终于有学生猜出月亮。接着教师引出用月亮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月亮有关的课文。就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总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在增添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还为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使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壁虎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
壁虎的尾巴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