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语文 回归阅读与思考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外教辛弃疾批判性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据学者观察,在很多美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批判性阅读是美国课堂经常见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一种思维带动下,对文本有非常新颖和深刻的见解。回归中学阅读,高中语文阅读似乎还停留在应付考试和参照标准答案的模式之下。我们的学生普遍缺失一种与材料进行对话的能力,阅读和学生之间是脱节的。正因如此,加强批判性阅读的训练显得尤为紧迫。

什么是批判性阅读呢?简而言之,首先,这是一种与作者互动交流的阅读方式。作为读者,我们与作者是平等的。作者叙述观点时,我们也要同时进行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作者的观点是否就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来支撑?只有思考了这些问题,我们才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积极的思考,与作者进行交流,同时也不再被知识左右。

其次,这是一种对文本的深度思考能力。我们在阅读时,要对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把握,对阅读材料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进行把握。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能力,比如解释、分析、评估、概括等。当我们运用这些能力去阅读时,才能达到对文章的深度思考的地步。

再次,批判性阅读一种对知识不断探索和质疑的态度。很多情况下,当我们进行阅读时,思考一个问题时,往往不会拘泥于当前课本中、书本中的内容材料,我们还会借助参考大量的课外资料,来印证并支持自己想表达的观点。这样做的时候,阅读已经不再是“看这本书”这个单一的动作,而是借助批判性思维,把自己和这个现实的世界、社会上的问题连接起来,就像一丝一线地编织好一张信息网。当我们穿梭于信息之网,发现线索,连接线索,分析线索时,这一系列的过程和破案并无二致。沉溺其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乐趣。

中学生为什么需要批判性阅读?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考试中主要涉及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先来看看欧美学生是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提高写作能力的。

第二外语是英语的学生想要用英语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批判性阅读训练,就不能对作者怎么样组织观点,怎么样利用细节来支撑他的观点有更好的认知和把握。

反之,经过了系统性批判性阅读训练,学生在写文章时,就会有一个系统的写作知识体系。怎样组织结构,怎样举例引用,怎么样让观点显得环环入扣、出奇制胜学生都能驾轻就熟。所以从实际写作的角度考虑,批判性阅读对学习写作很有帮助。

我的大学时遇到过一位澳大利亚的老师,她就是那种很地道的大学教授,大二时我们的期中作业是看《深夜小狗谋杀记》,外教老师为每一章都设计了相关问题让我们回答,系统的学习这部小说,当然,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越有自己的想法,越能从文章中找到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越赞同;期末作业则是写论文和做报告,我记得当时老师给我们了一些资料,让我们参照资料写关于“亚裔学生在欧美上学的特点”分析,当时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绿色的线,这些被划的部分不合格,外教告诉我们观点不能自己想当然得出,所有观点及观点的论证必须有出处,好不容易我们才通过了她苛刻的要求,要知道,中国式写作就是考你的底蕴和发挥。后来我的大学同学去了加拿大留学,他们都说这位老师是所有外教中,上课方式最接近加拿大教授授课的老师,因此还很感谢她的严格。所以如果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学生,进行一些批判性阅读的系统训练会是不错的选择。

坚持批判性阅读,是获益终生的思维习惯。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相比与阅读信息,我们更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来分辨、过滤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因此,拥有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变得非常必要。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时,可以想一下这个观点是否合理,对自己是否有用,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在我们熟悉了这种思维方式后,面对世界中不同的事情,都能够用一种多元深刻的思维去结构化、体系化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带着学生读了梁衡的《觅渡觅渡》,在高考变革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能勇于拿出时间给学生阅读似乎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觅渡觅渡》中,我们先读了《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有大无周恩来》《秋风桐槐说项羽》三篇,让学生分析瞿秋白,周恩来,项羽三位历史人物的生死观,从中看到面对生死,人该如何选择,会如何选择。学生说项羽:“但人固有一死,无妨死的帅一点。”,他们从对比阅读中了解到了“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了解到了虽然前人未必必须如此死去,但却因为死亡得到更多人的追崇。

然后是《把栏杆拍遍》,我们看到了辛弃疾的立体形象,学生得出“辛弃疾的一生更多的是无奈”,“他的一颗赤诚之心,只是皇帝感受不到罢了,但又何妨”,“他是辛弃疾,一个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男儿,面对朝廷的猜忌,他将‘武’化‘诗’”,确实辛弃疾也说自己“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若不是割舍不下国家之情,哪会执着着把栏杆拍遍。

后来又读了《乱世中的美神》,其间参看了李清照的词作,学生们对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似乎更能深有体会了,所以学生才写下“面对晚节不保和惩治负心汉,她宁可身负枷锁,锒铛入狱,也要将张汝舟告上公堂,这时她的勇气不亚于巾帼英雄花木兰;她的决心不亚于宫女王昭君;她的意志不亚于热血杨家女将”。学生为李清照高呼,也为自己高呼孰谓“才藻非女子事”?

也许我现在做的阅读还没有达到欧美学校要求的程度,但是看到学生思考阅读内容,或赞同,或批判作者的观点,大众的观点时,我心甚是欢喜。

最后要说的是,批判性阅读其实是一种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训练,逐渐获取的能力,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我会慢慢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分析潜力,让语文阅读更有魅力和收获。希望我今后的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时能发挥更大效力,让学生们从阅读中收获到自己的人生财富!

猜你喜欢
外教辛弃疾批判性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