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

2018-02-25 21:10江戈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7期
关键词:典故名家审题

江戈瑜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 广东惠东 516300)

语文学习有三怕:文言文;写作文;周树人。而现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诗歌鉴赏已然成为了三怕之外的又一怕。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诗歌虽难理解,但只要找到找对方向、找准方法,就会如鱼得水,在诗歌的海洋中体验诗歌之美。笔者根据自己的浅薄经验,归纳了一些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以供参看。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

1.意识形象定位不清晰

所谓意识的形象就是作者用来寄托思绪而引用的客观事物。简言之就是作者借用客观事物作为抒发情感的通道,即我们经常说到的借景抒情中的“景”。很多学生实际上对意识的形象都有认知,比如“落花”“流水”“杨柳”“春风”等等,但往往这些认知仅停留在了表层,对于更深层次的寓意则有些模糊,甚至有些混淆。比如“大雁”的意象,在李煜的《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很多学生认为这里的雁表示的是春天的到来,时间的往复,却不知它是等待远方音信的意象。

2.情感的理解把握不准

近些年来,诗歌鉴赏的相关题目一直是以考察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主。而学生对于古代诗人情感方面的理解总是存在很多误区,不是理解有偏差就是以个人主观意识进行修饰、抬高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不但没有站在鉴赏角度客观的去理解作品,更没有做到知人论世的去了解作者的情感。

3.写作手法分辨不清晰

写作手法包含很多,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方式、写作方式等等[1],很多学生在它们之间的运用上表现得非常混乱,生搬硬套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而在进行题目作答的时候也经常不够仔细,甚至很多学生审题时根本不看是要求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4.文学基本素养的缺乏

语文是需要积累的学科,知识积累不足自身文学素养很难被提升。比如一些诗歌中蕴含着典故,但很多学生由于平时阅读积累比较少,不了解其典故的含义,更严重的是压根不知哪些诗歌句段中含有典故。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书中的相关典故乃至书本外延伸的典故没有了解,致使对于作者在诗歌中隐藏着的情感思想基本是靠个人想象得来的,其准确性可想而知。

5.作答形式不合要求

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在阅读过诗歌作品后认为理解了其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可是在作答时不是描述的过于简单,就是答不对题,不会根据文章做分析。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去引用一些其他题目中引用过的,诸如一些选择题中的选项这些相关内容,造成作答毫无结构性与逻辑性。

二、对于诗歌鉴赏困境的解决方法

1.重视积累,建立鉴赏笔记

知识积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们的长久坚持。对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积累可以通过做鉴赏笔记的形式来实现[2]。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将每次学习所了解的知识点一一记在上面,同时要求标注好记录的日期、知识点的来源以及注释一些个人见解、心得等信息,这样不仅便于信息的查找,也有助于学习过程的回顾,对于加深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记录周期性的进行笔记检查及相关知识点的拷问,以此督促学生们坚持记录,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

2.教师与学生互助学习,积累知识信息

对于学生阅读范围不够广泛,对诗歌中的典故、意识形象以及诗词名家的了解尚有欠缺的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人物的传记类书籍,如李白、陆游、白居易以及唐宋八大家等,让学生们在传记中了解这些名家的生平事迹、情感脉络[3]。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还会遇到很多曾经学习过的知识,不仅起到了复习作用,还能与以往所学相结合打通知识脉络。

3.规范作答的形式

学生在答题时的不规范行为不是一日养成的,而是长期没有作答思路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对学生作答不规范的纠正,首先要知道他们的问题点在哪里,进而找到解决方式。同时还要摸清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缘由,将问题与所得结果进行分类总结,从中找寻出适合学生作答的思维路径,让学生们尝试去运用,进而逐渐构造他们的作答思路,规范他们的作答形式。

4.增强知识关联意识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大部分是为学生们所熟知的名家作品,其中包括名家的名篇、名家的非名篇,当然还有一些非名家的名篇以及与名家风格类似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这些与名家风格相似的作家及作品我们从未接触过,但是在阅读之后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找不到任何可追寻的踪迹,也想不起一丝关联。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搜集一些与教学作品风格类似的篇章来进行延展教学,以扩大学生们的知识关联范围,增强他们的知识关联意识。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中讲《赤壁赋》时,教师就可以刻意提及《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以此让学生们了解苏轼那乐观豁达的思想。讲《短歌行》时谈谈《龟虽寿》中的“老翼伏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学生们探讨下他们之间的情感关联。通过这些方式逐步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关联意识。

5.使用断句法审题

断句法就是把一段句子以标点符号为节点,使整个句子细化为很多小段落,针对这些小段落去分析找出其关键语句,对于整个句子逻辑性的梳理有很大益处。学生在审题时,可以使用断句法找出标点间小段句子中的关键词,再基于对这些词的分析找寻出整个句子的重点及逻辑层级进行梳理。通过这种方法能很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出现的题意不清、丢落条件、逻辑不清晰等问题。

结语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5],虽然在学习及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会有种种困难,但是只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广泛阅读相关文学素材,我相信每个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典故名家审题
名家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名家
“三招”学会审题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