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高效解题教学的实践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读题解题笔者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中心小学 524059)

引言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思考的问题,他们一般会由此产生更多的疑问:“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我只要学习加减法就好了,为什还要学习别的”、“为什么要做数学作业”等。在初等教育阶段,小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即使在校时间减少到下午三点,但是在家的学习时间还会延长到黄昏甚至是晚上。笔者发现,学生的作业并不多,但由于解题速度太慢,导致做作业时间增加,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在晚饭前完成全部的家庭作业。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本文的内容。

一、数学高效解题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解题的过程,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当学生开始解题时,首先做的就是读题,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对题目有了初步的了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也为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通过对题意的理解,开始解题方法的初步探索,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再次,当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讲解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时,就会主动地探寻新的途径,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包含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教授数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基本途径。当解题能力增强时,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会有所上升,同时,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数学高效解题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学生解题现状

1.理解不足

由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而且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并不重要。当遇到需要使用概念来解答的题目时,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从而提高了错误率。另外,当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并没有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而是对学生打断教学进度的行为持以否定态度,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及时解答,更不必说提高解题能力了。因此,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足,是影响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读题能力有待提高

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解题时,会因为题干太长而粗略地读题。当学生提取到的主要信息点不完整的时候,就会出现因为解题步骤中缺少重要条件而得不出计算结果的情况,进而导致学生产生“这道题我不会做”的想法。有的学生虽然将题干中的信息完整地提取了出来,但是由于并没有将全部信息列出来,导致忽略了某一个关键信息,进而导致解题时总是出错的情况。因此,学生的读题能力不足,也是阻碍提升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方法掌握不熟练

当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训练解题技巧时,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学习了书本上的解题思路和教师给出的解题方法,并没有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当中去。而且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并不会对解题方法进行拓展迁移,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一种解题解题方法。倘若学生遇到相同类型但是并非采取这种方法的题目时,就会无从下手。有的时候,教师还会将一部分没有完成的课堂练习留到课后。但是,小学生自制力太差,再加上教师也不会去检查这部分的练习,练习没有完成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说,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不熟练,也是教师培养解题能力中遇到的问题。

4.迷信保准答案

传统教学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的模式,无论是课堂回答的问题还是课后的作业,其答案都是以教师为准的。在长时间的学习当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教师给出来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即使教师由于某种原因判断错误,学生也不会指出来。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而且,一旦学生认定教师的答案准确无误,就会怀疑自己的解题方法。因此,学生迷信标准答案也不利于教师进行高效解题教学。

三、数学高效解题教学的实践

1.创设情境

教师应当在开始授课之前为学生创设一个或者几个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百分数认识》时,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给每班分配200元的班费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其中,购买圆珠笔50支,购买本子100个。假设一个小组分配10支圆珠笔和20个本子,要求学生计算小组所得的学习用品占所有学习用品的多少。学生依据情境中笔者给出的条件,很快地就计算出了结果。学生根据笔者的预设,猜测到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报以强烈地好奇,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因此,授课之前创设情境是促进教师进行高效解题教学的有效方式。

2.改善形式

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不仅要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要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百分数(笔者使用课件出示网上搜集的例题),给予学生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且思考“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并计算“四年级(1)班的学生占总共去郊游的学生的百分之几”,并且要求学生在完成计算后,与小组合作交流“郊游的人数增加了100人,怎样计算四年级(1)班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以此引入“百分数”并给出“百分数”的定义。学生经过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体验到了探索的过程,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所以说,改善学生课堂学习形式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高效解题的能力。

3.检测成果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之后,给出计算题,如“国庆节全校一共有300名学生到世界之窗游玩,其中,五(1)班有24名同学,五(1)班的同学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几”、“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共有100张纸,每5张能折成一架飞机,每架飞机所用的纸占全部纸张的多少?”等,要求学生判断题目使用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在判断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和对以往解题思路的运用,使用课堂所学知识迅速地给出了正确结果。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高效解题能力的培养。

4.总结收获

教师应当在授课完毕后,要求学生总结出自己的收获。例如,笔者在教授完《百分数认识》这一课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关于百分数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普遍回答学会了使用百分数作比较,并且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笔者反问学生“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笔者将学生的回答以板书的形式写在了黑板上,加深了学生对去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印象。当笔者将作业收上来之后发现,学生对于近似数的学习都掌握地不错。因此,总结收获也是促进高效解题教学的一个有效方式。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高效解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足、读题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及迷信教师或者教材给出的标准答案等。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提出几点促进高效解题教学的方式以供参考:一,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善学生学习形式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三,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四,要求学生总结课堂收获以便教师改良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读题解题笔者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用“同样多”解题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