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选材写作文习作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广东深圳 518000)

首先要对孩子们悉心指导,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培养自我意识。

许多学生在作文方面有强烈的自卑感,尤其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初次接触“大作文”的孩子们来说,都会认为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害怕,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样去写,从而产生一种畏难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不管是对学生提高习作能力,还是提高孩子们面对生活的各种心理素质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习作之前,帮助他们消除这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那么,我的具体做法是每次习作之前,我总是致力于发掘一些学生的习作优点,比如:谁的字写得很漂亮,谁写作文的速度特别快等,进行大力表扬,或让同学们欣赏同伴佳作,给有写作爱好的、习作有进步的学生予以精神与物质奖励,让他们分享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同时,让大家知道:“作文并不难,在你们身边也出现了那么多的好文章,要是大家都能相信自己,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坚信“我能行,我一定能写好!”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这样,不仅能消除学生的顾虑,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写”,才“更会写”。

敢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如何写好作文更重要。接下来还要对他们细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习作常常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见解,用自己的嘴说出的是别人的思想。如写老师,无非是深夜备课,怎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写妈妈,总是写妈妈背自己上医院;写有意义的事,也跑不出让坐、帮别人拿东西等等。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缺乏鲜活的写作素材,而是学生受思维定势的限制,看到熟悉的题目,马上滑入“正统”的轨道。

于是,囿于文章思维定式,怎么也逃不出老套。这种形象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学生的从众心理在作祟,不管是选材还是立意,跟大家想到一块儿总是没错,总不会跑题,依葫芦画瓢的摸仿作文至少总能得到“均分”。

我想到的办法是: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一个“生活记录本”,要求大家把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不论巨细,通通都记。从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入手,再从中选出可以回味的,别具一格的事情,或者是很多同学都去做过,但却很少有人去写的事情,进行以提炼加工。例如:广东地区的百姓都有吃早茶的习惯,而这也是父母对孩子关爱的一种平常体现,但却很少有孩子将这一普通的日常活动写入有关父母之爱的作文中。这说明孩子们并不是没有新鲜的事物可写,而是没有去认真地观察、思考生活所致。

可见,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内容走出这种怪圈,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工具,我们还必须多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克服学生从众心理,积累生活,感悟生活。不做“无米之炊”,树立“生活即作文”的思想,引导孩子们每个人都写出独具慧眼,充满特色,别具一格的文章,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意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有美好的,值得人们去赞美、颂扬;有丑恶的,促使人们去鞭挞,反思。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显现的面容易受人关注,隐性的面常常被人忽略。此时,教师要诱导学生多向思维,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习惯性。

2.还要指导学生多方面选材。在选材时指导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选材。从独特的生活经历选材,从独有的心灵感触上选材。比如:街道在白天时,人来人往,到了夜晚就会安静。让孩子们懂得:条件改变,事物就会改变的道理。这样学生所选的材料各不相同。作文的质量会明显提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思维。

除此以外,我还会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尽量独自完成的习惯,适度与人合作的心理,保持常心恒心。

孩子们在多数情况下都要独自去完成作文,尤其是在各种考试中。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时,开始阶段可以适度借鉴、模仿好文章的方法、技巧,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作文。

学生最初在独立自主完成习作后,我们可采用自评法和小组互评法,使学生在评改作文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的优缺点,接纳别人提出的意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对别人的评价要以诚相待、虚心接受,不能心怀嫉妒。

培养学生的常心和恒心也是重要的一环。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而作文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坚定不移、持久不变的意志。把写好作文当作自己长期的奋斗目标。如果学生有文章在报刊杂志上获奖或刊登,我们要告诫他们不能骄傲,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誉,不要沾沾自喜,应该持之以恒,更上一层楼。如果学生习作屡屡失败,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失败为成功之母。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以此培育学生坚强的耐挫力和良好心理。

总之,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处处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以及在语文学科的各种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尊重学生心理教育的因素,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方面等素质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定会取得一举多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功效。

猜你喜欢
选材写作文习作
写作文的烦恼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写作文等
习作展示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