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情绪化理性角度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南山镇中心学校 湖南邵阳 422512)

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跟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校而言,不仅要不断的提到对学生的要求,也要不断的对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纵观国内的教学模式我们会发现,幼年时期是一个人最容易被影响被改变的时期,同时这些影响会在之后的人生中长久的体现出来。因而,小学教育要更加注重塑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其中,班级管理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加强班级管理中“情绪”跟“理性”的作用,会有效的改善班级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

1.学生的“情绪”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正处在贪玩好动的年纪,思维模式简单直接,情绪起伏大而且变化频率高,同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极其有限,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容易情绪化,常常会有一些小矛盾,但化解矛盾也特别快,这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这一点,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和角度来看待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而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对他们进行引导,缓慢而温和的影响他们的情绪。

2.教师的“情绪”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在对待顽劣的同学时感到棘手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小学生之间频繁的“矛盾”“争执”“和解”总会感到烦心,这是人之常情。但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及班级管理者,应该避免让学生的情绪影响到自己。只有对学生的脾性足够了解,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的用自身良好的情绪去影响学生,以此来改善班级管理的氛围。

3.学生的“理性”

从小学生的角度讲“理性”,首先要明白,小学生天真无邪,好奇心重,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吸引走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将集中力放在学习上。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跟义务规范其行为,对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以引导,让他们知道“对”“错”的界限在哪里,逐渐养成自律的品格,这一点在小学管理中需要格外注意。

4.教师的“理性”

从教师理性的角度出发,教师有许许多多的类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优秀学识是远远不够的,“理性”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何做到理性的面对教学压力、理性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理性的完成教学任务、理性的进行班级管理,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尤其需要理性的思考,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智慧跟经验,更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

二、“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1.为何需要“情绪”跟“理性”进行转换

小学的班级管理会面临诸多繁杂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问题跟小学生本身有关,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对小学生不应过于严格,也不能太过松散,这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考验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学经验丰富与否,这就需要教师随时随地将理性跟情绪进行转换,以面对不同的状况。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两个主体,小学生跟教师的“情绪”跟“理性”是班级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合理的在“情绪”与“理性”之间进行转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理性”处理“情绪”问题

上文说过,小学生的情绪起伏波动大、频率高,教师很容易会被他们的情绪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理性的控制,不但做到不受影响,还要以自身的理性来化解学生的情绪问题。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就需要教师理性的处理,避免被学生影响导致情绪化,从而导致问题更加严重。我们应该通过一些行为来引导规范学生,让他们理性的对待班级跟学习,当学生在班级跟学习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的情绪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控制,这样才能做到理性地管理班级。

3.以“情绪”促进“理性”发展

理性的管理虽然有利于规范行为,维持班级秩序,但是也会使班级缺乏趣味性,生硬的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限制学生上课坚决不准讲话,就限制了学生跟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升,所以我们需要情绪的调节,使班级在得到规范的同时,有效的促进班级管理的发展。

4.将“情绪”与“理性”相结合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跟“理性”两面,体现在小学生身上,他们的“情绪”往往会压过“理性”,偏于情绪化。所以,家长跟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辨别是非对错,在规定的时间做该做的是,也就是所谓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说,理性首先存在于教育之中,而学生本身的理性,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一步步的激发出来。作为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一种平衡,使课堂范围时刻处在一种平和的状况,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发挥理性的作用,不要将自身情绪带到课堂上。当然,成功的课堂上,理性跟情绪二者不可或缺,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优化班级管理。对此,笔者建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融入到班级里去,让学生将你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感受学生的情绪,然后将其与自身情绪联系起来,然后理性的处理这些问题。作为学生,情绪化的思考问题是其天性使然,很少能够理性的思考问题,这为班级管理设置了许多障碍。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同样存在情绪化的矛盾,为此我们需要在大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约束,而在小范围内让其发挥本性,妥善的引导其学习。

结语

小学阶段虽然知识难度不高,但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却起到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在这一时期情绪波动大且频繁的特点,教师更要注重“情绪”与“理性”的结合运用,从而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猜你喜欢
情绪化理性角度
神奇的角度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