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场”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教材师生微课

(湖北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湖北襄阳 441021)

一、基于情感体验的“素材场”

在执教“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开头时,教师首先选取的素材是唐诗《游子吟》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文字和图片,鼓励学生打开慧眼去发现各种美好的情感:从悠悠母爱之恩和浓浓师生之情,拓展到朋友情、同学情和爱国情。老师引导学生从母子情、师生情、同学情上升到爱国情,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同时也在课堂中恰当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进行了渗透和融入,有利于培养有中华民族血脉的自信中国人。在执教“体味情感”环节时,教师把自己所带班级师生一起去春游的照片,带到课堂上进行教学,这些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看到自己班级“全家福”照片,学生笑逐颜开,开心地找自己找老师,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奠定了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基于拓展思维的“问题场”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变说教,开展双向平等开放的对话,要善于营造一个个的“问题场”,让成长中的学生在探究、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情感碰撞。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讨论、留白,鼓励学生与教材对话,与师生对话,进行自我对话,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在师生、生生对话、共识中实现我们的价值引导。

教师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理念,整合新教材,在执教七年级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时,精心设计“问题场”。例如:在让学生“体味美好情感”环节中,让学生观看某中学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视频后,设计问题如:(1)这所中学的学生获得了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2)这些美好的情感是如何获得的?(3)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意义?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思考,引导学生培养正面情感体验,感悟身心愉悦,丰富对人对生活的美好情感,促进精神生长。

而在“正确对待负面情感”这一环节教学中,借助“苏强哥哥的心路历程”材料,教师进行问题设计:(1)被别人称为“学渣”会带给苏强一种怎样的感受?(2)这种感受,他是如何对待?这对他有何意义?(3)从他的故事中你感悟到什么?这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准确度、有深度,因而引起同学们的热烈探究,在观点碰撞中明白了面对羞耻感、焦虑感和挫败感等负面情感,应该正确对待,像苏强哥哥那样,自我反省—促成改变—收获成功。进一步感悟到这些负面情感能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而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感受转变为成长的助力,可以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促进我们成长。

在“传递情感正能量”这一环节时,续写“苏强的心路历程”继续设问:(1)苏强是以怎样的方式向身边的人传递美好情感的?(2)从苏强同学传递情感正能量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的感受?(3)向苏强同学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置体现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知识、理解到应用、分析,层层深入,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养。

读材料—悟感受--思问题,流程虽然朴素,教师却如一位底蕴深厚、谙熟规律的“指挥家”,启发引领、联想推演,指挥学生启程,思考,升华。像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正视学生的关注点,不是居高临下的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留给学生的却是无限的思维。

三、基于课程理念的“微课场”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普及,教师更应了解和研究新传播生态对孩子们的影响,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笔者认为微课因为其能灵活运用各教学环节,可以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创设成一个小小的“微课场”,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发挥作用。图文并茂,或穿插故事,或展示漫画,同时配上感人的音乐、动情的文字,不仅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上教师的及时总结,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能较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如在执教《少年有梦》一课教学中设计“心灵体验”环节,教师立足于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制作4分多钟的微课《努力,让梦想变为现实!》,微课画面清晰,色彩艳丽。内容有:失去双臂的刘伟的故事、林则徐从小立志终成大事的故事及三只可爱的小钟的故事。几分钟的微课促进了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教师此时成了学生身边的导师,学生在欣赏微课、分组交流感悟中明白了:“因为刘伟的努力,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即使失败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自我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不仅如此,他还立志,因为志向是人生的航标;还有坚持,如果不坚持在每一天的行动之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哪怕再艰难才会让梦想更进一步。”教师标准柔美的普通话配音,学生非常认真地欣赏微课、思考问题,教学效果显著,轻松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在执教“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中,制作了微课“创造正确情感方式”,教师将“完成自己喜欢的活动、帮助他人、走进博物馆、走进大自然、欣赏艺术作品、阅读名著、与人交往分享喜悦、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植树节、年志愿者活动和爱心组织活动等)”等诸项内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微课中一一播放、展示。通过问题聚焦,突出了如何创造正确情感方式这一主题。可见,微课的恰当使用,能启迪学生思维,触动学生心灵。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内容既要主线明确,模块化呈现,又要螺旋式上升。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搜集素材为教学内容服务。以上真正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总之,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的课堂真正追求一种生成性,那么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猜你喜欢
新教材师生微课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麻辣师生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