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解题知识点数学

(吉林省梨树县东河镇中学 吉林梨树 136500)

初中数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以及简单地认识世界。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也给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来新的要求。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性,即主动地自主自愿地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

在传统课堂上,普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使课堂内容千篇一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未能深入思考课堂内容,以至于解题应用能力较为薄弱。通过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主动提问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学习成果,从而给教师优化学习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二、当前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存在的不足

1.课堂枯燥乏味

初中数学涉及范围较广,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尤其是几何、函数等章节的知识点抽象难懂,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不仅如此,在传统数学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而且,数学的知识点极其抽象并且附有较强的逻辑性,倘若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理解整堂课所学习的内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缺乏启发引导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启发和引导,学生经常性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主动提问能力。到最后,即使学生发现自己所不理解的知识,也不会去向教师询问。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社会要求教师全面发展,难免出现教师急功近利的现象,例如教师授课过程中只注重教学考纲的内容而过于忽略知识点的拓展迁移。而且,当教师有意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时,多数情况下会采取题海战术,此时,为求教学效率,教师讲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就变得单一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就会被固定,从而阻碍学生提高主动提问能力。

3.学生不敢提问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严厉且不容置疑的,学生天生会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当教师讲授知识点时,学生会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胆怯,羞于启齿。一方面,学生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被教师责罚;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存在迷信教材、老师等权威的现象,个别学生提问往往会招来同学嘲笑。

三、初中数学教学培养提问能力的途径

1.尊重学生

教师应当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给予学生尊重,将学生放在对等的位置上。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不单只是讲解“有理数是什么?有理数中有什么特殊的数吗”,还需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活跃教学气氛,暗示学生举手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到好处,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时,教师不应该指责,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

2.激发思维

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采取数学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近似数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相同数量的数字,最先完成近似估计并且全组正确的小组,教师予以口头表扬。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得到肯定,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加。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书本基础内容之外,还可以利用导学案来启发学生。教师从生活中引入例子,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化为具体的事物,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学习立方体与平面图时,教师列举教室内能看到的立方体和图形,比如粉笔,三角尺,课本等,学生看到实物,在脑海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学生对立方体和平面图的认识,从课外延伸到课内,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当跳出书本的桎梏,尝试指引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改变单一的解题模式。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时,使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比如消元法,换元法,加减法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的方法出现相同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改变,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问能力也有所提升。

3.创新评价机制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备案、授课以及解决问题,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互评就是一个。例如,在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由出题方判断结果是否合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歧,学生会因为结果不一致而提出质疑,以至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只局限于书本,还应当采取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回答——自我评价”的形式。例如,学习解方程时,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出5道含未知数X的方程并解答,由学生自己判断正误,判断完成之后交于教师检查。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事物相结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踪迹,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也会更好地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要询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确保能学生能回答上来,以保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暗示学生提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辅助作用,保持学生的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解题知识点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