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互联网+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要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在教育理念中引入“互联网+”的概念。要将“互联网+”作为推动发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条件利。将“互联网+”引入教育中,是当今社会信息化教育的动力和正确选择,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完善教育体系,转变教育模式,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必将是创新的、高效的,可以将多元化思维融入到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新型教育模式,它的产生必将会带来一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的改革。为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大趋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新的时代需求、跟随时代变化,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1.心理机构发展速度快,但建设不规范

具有效统计,自1988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机构迅速发展,规模大幅度增加。但由于许多高职学校在心理机构建设方面的认识不够透彻,专业知识不够完备,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机构都出现了专业设备不完善,制度不规范,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等问题。

2.心理教育队伍庞大,但教师不够专业

虽然现有的高职院校都配备有心理咨询老师,且在数量上占有一定规模,但大多数心理咨询老师都是由辅导员、导师、教师等担任。这些老师都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素养,在进行心理教育时,不能将知识系统全面的传授给学生。

3.教育内容单一,学生认可度低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常只会给学生讲一下通俗易懂的道理、知识框架,并未真正的用深刻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做出剖析。而且课堂内容过于枯燥,教师未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不能带领学生深刻的体会所学知识。长此以往,致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心。

4.网络心理平台良莠不齐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虽然教育部对广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了建立网络平台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敷衍了事,并未完整的建立起含有校本特色的网络平台,且网络平台管理不规范,产生利用率不高的弊端。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1.基本原则

首先,保密原则。鉴于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某些同学的隐私信息,所以学校要对网络安全进行定期维护,加强技术管理,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严格保密。其次,平等原则。老师在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时,要以师生平等、人人平等的原则来约束自己,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轻视或藐视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再次,多平台原则。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并不愿意当面与老师进行心理咨询,所以学校应该设立多种平台,以便师生进行交流。最后,全员参与原则;“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职人员、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2.提高心理咨询中心的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大力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下,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旨在推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在许多环节的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之中。鉴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提高心理咨询中心的信息化水平。保护学生的隐私,对于不愿意透露自己心事的学生,应该为其提供特殊平台,以便学生更安心的进行心理咨询。比如,学校可以设立网上心理测试、心理宣泄、心理咨询等平台,在避免当面咨询的情况下合理的缓解学生的顾虑,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加强师资队伍能力水平建设

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言,其对师资水平要求更高,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教师要重新定位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理解这门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也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最新的时代发展情况、“互联网+”发展方向反馈给老师,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精准的把握教学方向。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还要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的教育技术,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授课,提高课堂感染力。

4.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要对现有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例如知识讲座、主题活动、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等。只有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整合成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源体系,才可以使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学校在开展心理测试活动之后,应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精准的把握其问题所在。再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讲座,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结合“互联网+”平台,利用其中新的思维模式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改革,在教育模式上不断创新,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总结

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不断努力,我国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尽管如此,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认识,依旧还能发现某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重对学生在新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了解学生最真切的心理问题及需求,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危机。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互联网+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