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助学资助困难

(攀枝花学院医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逐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因此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扶持工作也显得越加重要。

针对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学生,国家制定了专门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如何能够做好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每一所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都在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资助工作的现阶段情况和部分问题,提出了意见,希望能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方式及重要性

现目前,国家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专门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专门资助部门,有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困难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还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奖助学金等的方式享受国家资助;高校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缓解了困难学生日常生活开销带来的压力。

1.高校资助工作开展方法

国内大多数高校已建立起以国家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主的多元化资助体系。除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学金,还包括中职学校对特困生的学费减免,贫困山区地方政府生活补贴,建档立卡户的资助等。总体来说,国内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途径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国家政府的助学资助。多年来,国家政府一直在不断制定和完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通过不断的思考探索,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主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通过各地高校自身以及个人团体的助学资助。各地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设立有校级奖助学金,以及民间个人和团体的困难学生资助。

2.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效的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了因家庭贫困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不会因为家庭经济上的困难而限制其发展,在同学之间或同龄人群中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对他们的支持和关爱。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社会、高校都给予了大力的关怀和扶持,极大的解决了高校困难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经济困难。但是由于国内高校困难学生人数多、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各高校管理体制不一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的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问题。

1.无法真实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及贫困度

国家社会和高校通过资助帮助那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无经济上的压力,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如何界定经济困难学生,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现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依据各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作为参考。高校无法真正了解每位困难学生家庭背景及实际经济情况,无法了解学生家庭是否真正无法承担大学生活费用,而在总体资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就无法准确做到让每一位困难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资助。因此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具体的评审和资助标准。

2.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特殊的生活成长学习经历,高校困难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来自家庭、生活和学习等。相较同龄人来说,更易出现自卑、封闭等心理上的问题。在得到经济资助的同时,即承认了自己的困难学生身份,贴上了贫困标签,因此更加容易自我封闭,对老师同学甚至自身学业都采取消极退缩态度。因此,高校在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对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问题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1.加强对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和贫困认定工作

要做到精准的给予每位困难学生需要的资助,就需要加强对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工作。如果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真实,就无法有效的做好高校资助工作,就无法帮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因此需要政府及民政部门要细致、认真的开展好家庭情况调查工作,为高校提供学生家庭真实经济情况材料。

2.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重视

对于困难学生的帮助,高校教师不应仅仅只重视经济上的困难,还应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更多关怀。应该多与困难学生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关系和尊重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感受到来自国家、社会和高校教师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结语

高校困难学生承受着更多更大的生活压力,因此需要国家、社会、高校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怀和支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困难学生能够健康、和谐的融入社会,是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原则的根本体现。

猜你喜欢
助学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