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异化与净化

2018-02-25 1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技术化异化时代

(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 山东青岛 266012)

网络的便利使得我们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平民化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的新闻传播权都被放宽,而新闻语言不规范问题随之出现,并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常态,对其造成了一定冲击,并导致用户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审视这一现象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主要是指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

自媒体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开创不仅使信息传播的途径发生了变化,更为新时代新闻群体的生态互联创造了可能。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的前提下新闻群体更为集中。因为手机专人专属,所以它比电脑端的泛化的社区推荐更为人性化,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智能识别用户关注的领域,使得新闻聚焦的方向更加明晰。

二、自媒体时代的语言异化分析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新闻语言方面的异化,我们主要从新闻语言与功能的视角来分析。新闻语言的异化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发生了变化,更使得公众在浏览新闻的过程中思想、心态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

1.大众化

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每个公众都可以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更有许多非新闻专业的人参与到了新闻传播过程中,他们对新闻的解读更为贴近民众心声。以手机为例,手机新品发布同时除了官方从标配、性能方面发布新闻外,更多的科技爱好者会从使用体验的角度进行平民化解读,这些声音对于公众也极具参考价值。

2.个性化

自媒体时代个人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的语言大多是由个人自行编撰,不同于主流新闻平实的行文风格,个人媒体的语言凸显俏皮、活泼、幽默、生动等个性化特征。

3.庸俗化

相比于主流媒体的客观、积极和积极的新闻态度,自媒体的新闻语言呈现出庸俗化的特征。很多新闻用语并不规范,在新闻稿中出现了很多媚俗性网络词语,如“逗比”、“白莲花”、“蓝瘦香菇”等,这类词语在网上一度很火,虽然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代潮流,但却使整个文稿略显庸俗。

4.暴力化

随着自媒体新闻的崛起,新一轮的流量之争也愈演愈烈。很多媒体人为了博眼球,对一些新闻进行了夸大处理,更有甚者使用暴力性语言,对他人造成了一定伤害。如“娘炮也是一种美”这类标题中“娘炮”一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人身攻击性质,而且文中列举出来一些行为对青少年也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三、自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净化思考

自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异化改变有其优势,也有其不利,我们应当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净化措施,还新闻读者一方净土。

1.完善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落地一定程度上给专业新闻工作者和个人起到了警示作用,其中很多条文不仅从法律法规层面,对运营者的经营和服务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还要求从业者从社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公众积极行使监督职责。新闻工作者自身必须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新闻语言的大众化和个性化就必须要控制在道德与理性的范围之外,而不能恶意庸俗暴力化。

2.传统媒体引导

自媒体虽然兴盛,但是传统媒体的在新闻影响力和公众宣传层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尤其是国家党政机关主办的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机构,一定要担负起引导和宣传的义务。自觉传播积极正面的新闻信息,承担新闻行业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传播文明,凝聚力量。

3.技术化手段整顿

针对当前网络鱼龙混杂的局面,文化部已经大力开展技术化整顿工作,关停一些不健康网站,推进全网实名制的落实,对一些涉黄、暴力信息开展技术性屏蔽或删除等。此外,网络时代民众也要担负起监督职责,不传播不散布虚假新闻,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举报。全面监督和技术化整顿对净网工作有很大帮助。

结语

自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现象一方面方便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敲响警钟,对于一些恶意博眼球,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制止。网络是全民参与的一个开放大平台,健康积极的新闻语言不仅可以鼓舞士气,引导社会新风尚,还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全民净网需要政府引导和技术化手段监督,更需要每个人积极拥护,这样才可以有力促进自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化异化时代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小学音乐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矫正——以童谣吟唱为教学路径
现代生存方式与阳光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