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富民田 争当先行区

2018-02-26 02:18王向红江苏省涟水县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业

王向红/江苏省涟水县委书记

涟水名片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

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

涟水县立足传统农业大县的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脱贫攻坚作为全县七大战略重点之一,大力实施“一路一廊”战略,布局发展“两区四园五圈十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力打好产业富民攻坚战,走出了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彰显涟水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被评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水利科技先进集体,红窑农业园区创成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五岛湖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介了涟水县“三农”工作。

紧扣“特色化、优质化”,着力做优产业富民文章

坚持把做大富民产业,作为充实农民“口袋”的重要路径,着力打造古淮河沿线和淮涟结合部特色产业带,提升农业产业创造财富能级。一是推动特色产业“立”起来。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聚力培育了食用菌、中药材、鲜切花、瓜蒌、芦笋等一批优势新兴产业,先后建成红窑、梁岔等乡镇3000亩芦笋种植基地,南集、前进、徐集、五港、陈师等乡镇1.2万亩瓜蒌、中药材种植基地,保滩、红窑、五港等乡镇3.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高沟、麻垛、义兴等乡镇2000亩食用菌产业基地,连片成带,形成了全县现代农业百里示范带,亩均效益均超万元,直接带动全县1.5万户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农民致富“黄金带”。二是推动新兴产业“火”起来。以“农业+旅游”为引领,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启动保滩花卉小镇、高沟缘来小镇、红窑云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新培育万福葡萄、小乔生态景观等2个主题创意农业,建成涟水百花园、保滩银果叶、大东瓦滩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红窑颜下庄、金鸡坨等一批4A级休闲观光主体,其中占地1500亩的金鸡坨生态农庄主打乡土文化品牌,通过村庄民宿、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运行三个月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顺应“互联网+”新趋势,落实省市“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计划,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成4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农产品网上年销售20亿元以上,成集镇永锋村电商产业园运作模式成为全省典型。三是推动主导产业“强”起来。立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做大做强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高效林果、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研究出台《涟水县2016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每亩400元的补贴标准,扶持种植有机稻米,在成集、南集、红窑、朱码等乡镇新发展连片种植3000亩,打造了“安东米富”有机稻米品牌,带动周边800个农户年增收200余万元。深入开展粮食增产整体推进工程,积极推广主推品种,培育优质品种万亩连片种植示范区,建成绿色无公害大米基地50万亩,打造5个万亩绿色高产稻麦示范片。

紧扣“产业化、链条化”,着力推进“接二连三”发展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扩量提质”主线,聚焦载体、培育项目,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项目平台由弱变强。统筹推进国家、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实现县级农业园区全覆盖,培育打造了南集万亩现代农业园、徐集千亩果蔬采摘园以及“百花园、百药园、百菌园、百果园”等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其中百花园规划面积1万亩,一期项目2017年10月1日建成开放,两个月累计接待县内外游客6万余人次;百药园规划面积1.2万亩,目前流转土地1万亩,累计签约20个中草药种植项目,正全力打造中医药养生小镇;百菌园规划面积5000亩,已形成2000亩种植规模,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百果园规划面积1.5万亩,已具有5000亩种植基础,各类园区承载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80余个。二是项目积聚由少到多。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注重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三资”并进。瞄准世界500强、领军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有计划地组织农口部门和农业重点乡镇,赴山东、安徽、厦门等地开展现代农业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产业融合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利益联结紧的精深加工项目。2017年新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0个,累计在建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9个,总投资36.4亿元,新增500万元以上农业一、三产项目28个,特别是外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引进了投资5.8亿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5000万美元的冠伦全球联合采购供销平台以及1亿美元的全稳康源生猪养殖等6个外资项目。三是项目融合由浅入深。加快推进农业重点项目“接二连三”发展,初步形成粮食产业链、畜禽产业链、设施农业产业链等三大完整产业链条,粮食产业链形成以今世缘粮食循环产业园为龙头、分布全县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涟水大米、涟水面粉等农产品品牌影响日益广泛,瑞丰米业等3家企业进入淮安大米品牌联盟体;畜禽产业形成以南集全稳康源生猪养殖加工为龙头,总投资2.6亿元江苏安华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畜禽产业链;设施农业产业链主要打造以红窑农业园区芦笋、鲜切花等规模种植基地为龙头的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投资2000万元的芦笋饮料、芦笋罐头生产线成功上线,产销两旺。

紧扣“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培植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经营主体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和内涵。一是大力培育“新农民”。以农民成为“体面职业”为导向,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提升一批对农业有经验、有劳动力的“老农”,吸引一批有乡愁、想返乡创业的“新农”,引进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万人,涌现出以江苏枫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标为代表的返乡创业“新农”典范,先后投资5400万元,兴办各类农业项目7个,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民就近就业。以淮安真来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农业博士陈沁滨为代表的创业创新“知农”典范,组建科技合作团队,先后投资6600万元,领办农业科技项目3个。通过示范引领,全县680余人在农业领域成功创业,带动4000多人就业。二是强力推进“大合作”。积极扶持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鼓励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新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15个,新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安东米富有机稻米专业合作联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生物有机稻米产业链条,800多个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公司合作,享受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亩均效益增长3倍以上。积极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以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推动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新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三是集群发展“小”农场。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生产、社会化服务“四统一”标准,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生产规模在100~300亩的家庭农场,新培育家庭农场180个,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在南集镇探索家庭农场集群建设模式,打造了以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稻麦全产业链项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等多元合作投入,实施植保、农机、烘干、工厂化育秧、智能施肥、优质稻米加工、有机及功能性大米精深加工、农产品展示展销、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商等多元社会化服务,为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多种主体增收提供了一站式通道。

紧扣“精准化、社会化”,着力开展精准扶贫脱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做到“一户一对策、一村一方案”,结合阳光扶贫大走访,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精准管理识真贫。依托“阳光扶贫”系统比对核查功能,通过“大数据比对”,实现扶贫、民政、人社、房产、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努力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先后组织5轮“拉网式”排查核实工作,共发现1万多条存疑问题,通过逐村逐户调查核实,先后三次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8132户3.28万人,将3920户9383人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一户不落、不符合的一个不进”。二是靶向施策扶真贫。大力实施创业式、就业式、输血式、光伏扶贫式、精准到户式、政府保障兜底“五式一兜底”帮扶模式,共申报精准到户扶贫项目2600多个,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00多个,发放入股分红金700余万元,落实到户屋顶光伏项目400余户。此外,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阳光扶贫超市”,以创业就业、慈善求助、咨询服务为主题,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提升扶贫精准度。三是产业带动脱真贫。充分抓住光伏扶贫机遇,重点突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在全县的省、市、县定经济薄弱村集中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投入资金2336万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项目46个,平均每年为村级增收7万元。同时,创新推进“1+2+3”产业帮扶模式,红窑镇杭泰光伏发电和梁岔镇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目前累计发电400余万千瓦时,获取收益近400万元。投入9000万元分别在义兴镇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园,6个产业扶贫试点村项目进展顺利,2018年上半年将全部建成。2017年底全县实现3.65万低收入农户脱贫、14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