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乳房架构重塑术和转腺体瓣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8-02-26 05:42胡尔维李志华熊秋云涂剑宏王忆丽范小庆付飞国吴巧胜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保乳腺体美容

胡尔维,李志华,熊秋云*,涂剑宏,郭 祯,王忆丽,范小庆,付飞国,吴巧胜

(1.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肿瘤科/江西省乳腺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09;2.南昌市第三医院病理科,江西 南昌 330009)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将乳腺肿瘤整形技术应用到乳腺癌保乳手术,不仅保证了肿瘤病理学上的安全性,更能够明显改善乳房外形的美容效果。笔者对江西省乳腺专科医院乳腺中心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乳房肿瘤整形技术乳腺癌保乳手术和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采用传统常规技术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西省乳腺专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整复组),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8岁。所有患者在实施保乳手术的过程中均采用乳房架构重塑术或者转腺体瓣技术。同时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保乳手术。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方法

切口设计及肿瘤切除 综合考虑乳房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以后,分离肿块周围乳腺组织,距离肿块周围正常腺体组织2cm处完整切除肿瘤。依据患者情况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腋窝清扫术。整复组根据乳房大小及切除的腺体范围的大小不同,适当采用乳房架构重塑术和转腺体瓣技术的整形技术进行局部缺损的修复。对于肿瘤不大切除组织较少或者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转腺体瓣技术,在保乳术后边缘钛夹标记好后,游离残腔周围腺体,将乳腺内腺体组织瓣作简单的分离、转移,从而关闭残腔,达到重新塑形的效果。对于肿瘤较大,乳房体积较小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缺损会比较严重,加上腺体组织量少,无法转腺体瓣缝合,则采用乳房架构重塑术,从残腔四周的乳腺组织寻找一合适牵引固定的支点,采用可吸收线做腺体间或腺体与基底组织间的间断缝合,减少离心的组织挛缩,确保术后乳房外形的美观。

1.3 美容效果评价

于术后1个月及完成放疗后3月进行美容效果评价。优:术后患健侧乳房大小基本相等,位置对称;良:术后患健侧乳房大小基本相等,位置较对侧稍高,着装后双侧无明显区别;一般: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着装后双乳差别明显;差:手术后患侧乳房严重变形。

1.4 随访

术后1月,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A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失访例数13例,其中整复组5例,随访率95%,对照组8例,随访率92%。

2.1 术后并发症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2.2 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评价

整复组的满意率79(83%)高于对照组6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保乳手术可以保持良好的美容效果、上肢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保证保乳切缘安全性的同时切除乳腺肿瘤的范围往往较大,术后缺损也比较明显,术后尤其是在放疗后造成乳房严重畸形,难以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而失去了保乳的意义[1]。在保乳手术中应用适当的整形外科技术,不仅可以扩大肿瘤切除的范围,还能降低切缘阳性率,减少再次手术或乳房切除的机会,同时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在保乳手术中加入乳房架构重塑术和转腺体瓣技术具有一定可行性。

总之,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的过程中加入乳房架构重塑术和转腺体瓣技术,不会影响其疗效及预后,能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猜你喜欢
保乳腺体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美容
春蚕吐丝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老年患者应用保乳与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的价值评价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