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8-02-26 08: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翠鸟作业同学

蒋 妮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下马渡镇中心小学 湖南永州 425000)

一、信赖是兴趣的基石

教师要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收自己,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性,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关爱,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班级的全部学生都要同等对待,不分好坏差异,包容理解学生的童真,着重的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尽可能的做到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生活中,在教师认同和鼓励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有信心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很好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指导,同时给予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一定的鼓励,这样才会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达成了课堂高效率的基本教学目标。

二、内容“生活化”是兴趣的需求

知识源于社会生活也应用于社会生活。学生的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有所用的根本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我们的实际生活与课本教材进行合理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探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白知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提升。[1]

例如在“找春天”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问题作业,以“同学们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景象”为问题,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探索思考春天的概念和在一年中的重要含义,在课堂的前几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内心对春天的想法和意境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2]

三、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所提高,教师在授课的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语文课程中来,语文学科可以说是众多学科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作为一个引导者不断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例如在“翠鸟”一课中,文章的第三段内容主要描写翠鸟的行动敏捷以及翠鸟动作的迅速,教师就应该提问“在文章的那一句上显现出翠鸟动作非常敏捷?”这样学生就会迅速的回答,在“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的句子中,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够发现像“水波还在荡漾”的这一类关键句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翠鸟钓鱼以及飞行过程的演示,为学生打造一个课文意境,然后老师继续进行提问:“水波荡漾的时间会很久么?翠鸟飞到何处去了?”这是学生就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基本含义了。这种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文章重点句子的捕捉,同时师生的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激发了学生对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回答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本章课文的学习兴趣。

四、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大集体中来,对学生赋予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努力构建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一些课堂之中的小活动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自己具备双面的角色,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

例如在“画鸡蛋”一课中,教师可以以将班级同学一四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让同学们进行推选人员,被推选的人员分别上前到黑板上画出鸡蛋的形状,然后进行对比全班投票,最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也赢得了同学的掌声和赞扬。教师在课堂中的这一举动,能够有效的调动课堂的氛围,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将语文课堂听写读被的死板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以有效的活跃。[3]

五、在享受成功与快乐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语文自习课中应该注重一些学生对做语文作业的态度,避免学生的乏味。教师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机抽查一些比较厌烦写作业的同学,查看学生的作业,抓住学生怕检查的心理,在检查过程中结合作业中的句子或者诗词翻译的写作,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引导学生更为准确的写作表达方式。[4]

六、在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教材课文进行思考并将自己困惑的,质疑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教师给予学生准确的解答。

例如在“诚实的孩子”一课中,教师在讲课文讲到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有位同学非常细心,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姑妈在问他们花瓶是如何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的不是我句尾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的那句不是我句尾用的是问号呢?”教师听到了学生的提问,随即进行了一个课堂小实验,将讲台的作业笔记掉落到了地上,问这名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作业本是你弄掉地上的么?”同学随即回答:“不是我!”这是同学恍然大悟,原来表兄妹回答的不是我是肯定性的回答,证明了那个花瓶真的不是他打碎的,而列宁的回答似乎不太肯定表明了列宁在撒谎,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真正的明白文章的内容,对本节课程的内容产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和疑惑的提出,获得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对本节课文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加深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各项素质差异,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方式充分的理解并加以利用,在掌握教材主要中心思想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语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有效的将实际生活与语文知识结合到一起,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猜你喜欢
翠鸟作业同学
翠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翠鸟
作业
我想要自由
家长切莫学翠鸟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