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生产对中职《动物繁殖与改良》课程职业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26 08:23黄荣春吴宏新陈龙云吴家富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母畜职业性岗位

黄荣春 吴宏新 陈龙云 吴家富

(1.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广西玉林 537000;2.容县畜牧局容州兽医站 广西容县 537500)

《动物繁殖与改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在畜牧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社会对熟练掌握动物繁殖与改良技术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在实际生产中更为注重于人才所具备解决临床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技能。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感叹毕业生技能与经验的缺失,缺乏对临床技术和工艺较强的应用能力,难以满足“毕业即上岗”的基本要求,这种现象实际反映出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临床生产实践要求相脱节。为此,基于临床生产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繁殖与改良》课程进行职业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已势在必行。[1]

一、职业性教学的意义

职业性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学的根本标志。所谓职业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职业为先、岗位为重、素质为本”的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神实质。我校率先基于临床生产对中职《动物繁殖与改良》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繁殖与改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达到能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提高深入学习的能力等“技能型”人才;不仅满足现代养殖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是增强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二、职业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动物繁殖与改良》课程职业性教学改革分5步进行:

1.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就面向社会就业,极少数学生会升入大学再学习,所以教学应面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根据中职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结合临床生产实际选取内容。经过对各养殖场相关动物繁殖与改良工作岗位的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本地养殖实际,以“猪” 和“鸡”的繁殖与改良技术为主线,根据动物繁育的自然规律和生产实际,将《动物繁殖与改良》整合重构为9个学习项目,即:动物生殖系统识别技术、发情鉴定技术、采精及精液处理技术、家畜的输精技术、母畜妊娠与分娩技术、生殖激素应用与繁殖控制技术、动物繁殖力提高技术、动物遗传基础认知技术、品种选育与杂交利用技术。[2]

2.按照动物繁殖与改良岗位及职业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动物繁殖、畜禽育种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动物繁殖与改良方面需求的能力定位,旨在培养学生在猪、牛、羊、鸡、鸭繁殖方面的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达到了解和掌握各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各技术环节,并能掌握流程中的关键岗位技能,同时培养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岗位意识。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当前畜禽繁殖与改良的状况;2掌握种畜的选留与改良方法;3了解母畜发情生理及鉴定与输精方法;4了解公畜采精方法及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和保存方法;5了解母畜妊娠诊断的方法;6掌握母畜分娩与接产及难产救助;7了解家畜各繁殖力指标及衡量办法。(2)能力目标:1能进行种畜的选留与改良;2熟悉母畜发情生理及鉴定,能适时输精;3能进行公畜采精及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和保存及适时输精;4能进行母畜诊断妊娠;5能进行母畜分娩与接产及难产救助;6能进行家畜各繁殖力指标测定。(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处理和分析问题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爱岗敬业、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3]

3.制定课程标准、序化教学内容,递进式设计学习项目及工作任务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按照动物的生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思路和脉络,既符合动物的自然生产过程,也符合人的工作过程和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动物繁殖与改良的奥妙,由易及难地逐步掌握动物繁殖与改良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例如,首先讲解动物进行繁殖活动的基础——动物生殖系统;其次按照动物的正常繁殖生理过程发情、受精、妊娠和分娩等生理过程进行讲解; 接着讲解调控动物繁殖活动的关键物质——生殖激素的应用;最后在掌握基础理论、单项技术的基础上讲解复杂的、综合性的繁殖改良技术。[4]

4.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

根据职业教育的核心精神,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导向,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职业能力为目的,打破传统一味由教师灌输的局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推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繁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1)教学方法:

1.目驱动教学法: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紧密联系动物繁殖与畜禽育种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融入生产情境中,以项目形式加以实施,例如:在讲解动物的繁殖技术时,课前,教师根据生产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工作任务;组长组织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课中,教师检查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再由各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进行方案论证,然后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给出正确实施方案并进行总结。这样,在激烈的课堂争论中活跃了学习气氛,促使了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了这项技术。

②现场教学法: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和老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达到教、学、做的协调和统一。通过我校“工学交替、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深入养殖场的工作岗位,结合真实场景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及具体不同动物繁殖与改良相关岗位的核心技术,并将学过的知识技能与临床生产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本课程充分应用了多媒体、视频录像、教学网站、速课和云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改善了《动物繁殖与改良》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消除学生被动听课时的疲劳和紧张,让学生在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独立自主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精子与卵子的受精过程时,运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5]

5.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动物繁殖与改良》是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于畜牧兽医行业而言掌握动物繁殖与改良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根本,所以特别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习惯的养成,为此,有必要进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除理论考试采用笔试的方法进行考试之外,还采用多样化的技能考核形式,如动物发情鉴定、动物采精、精液品质鉴定、输精的现场技能操作等。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理论考试的欠缺可以通过良好的平时表现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来弥补,真正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

根据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该门课程的考核标准可定为:学期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成绩20%+实践技能40%+综合能力20%,学生可以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优势,弱化弱势,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语

通过对《动物繁殖与改良》课程的职业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改变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临床实践要求相脱轨的现象,在课程教学中,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典型的工作任务贯穿课程始终,突出技能培养和创新实践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任务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管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大批与市场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母畜职业性岗位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提高母畜繁殖功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