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小说的异化主题

2018-02-26 17:33孔慧玲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西奥多主题现实主义

孔慧玲

内容摘要: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但他的小说在主题上却折射着现代主义光芒——异化。对人们在荒诞世界的异化书写时现代主义文学罪典型的主题。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旨在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探析德莱塞小说中的异化主题,从而证明德莱塞是一位折射着现代主义批判精神光芒的的作家。凭借着思想家一般的良知与觉悟,社会批判理论家一般的勇气与犀利,心理分析家那样的敏感与细致,他在创作中把普通人的悲剧命运和生存状态作为背景,对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遭遇进行了犀利的反省和细腻的剖析。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 现实主义 异化 主题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文学史上自然主义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探索普通人充满磨难的现实生活是他的专长。“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艾伦·泰特甚至把德莱塞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称他为美国最重要的三位现代小说家之一”(张燕2009:69)。诚实、大胆、贴近现实生活,而又洋溢着生活的激情是德莱塞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主题上,德莱塞的小说却又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异化的书写,恰如徐曙玉和边国恩所言:“现代主义文学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描写现代人生活在荒诞世界中的异化”(2001:9)。

然而,什么是异化?异化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时是一个跨领域的术语和概念,常用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等领域。异化概念的历史漫长而又复杂。“异化”(alienation)一词可以追溯至拉丁文“alienation”和“alienate”。最初的含义是指财产转归他人,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曾艳兵认为,“现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异化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支配主体本身”(2006:10)。对于“异化”概念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内涵,侯维瑞在他的《现代英国小说史》中给出了相对明确的解释:

现代派文学中的异化一般说来只是指在高度物化的世界里人的孤独感与被遗弃感、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冷漠疏远与隔绝以及人在社会上孤立无依、失去归宿。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异化是现代西方生活的一个普遍特点和根本特征。”(1985:19)

德莱塞的小说创作多以普通人的悲剧命运和生存状态为关注点,试图展示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命运。恰如石昭贤所言:“现代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危机社会中的异化的人”(1982:4),本文将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出发来探析德莱塞小说的异化主题。

1.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徐曙玉和边国恩认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异化,在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整体和个体的尖锐对立。本来,人在结为群体后,所给予个体的应是安全感,但在科学化的西方社会里,个体在强大的社会群体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以至个性丧失。这就是社会对人的异化。社会力量无形之中束缚着人、制约着人、残害着人。人在这个强大的社会力量面前变得如此软弱、渺小,以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变的可怜和悲哀”(2001:10-11)。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悲剧》等对主人公在黑暗冷酷社会面前的艰难痛苦挣扎,个体的渺小软弱与无力,个性与自我的丧失进行了真实的书写,充分展现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这一主题。

《嘉莉妹妹》中的主人公嘉莉独自一人前往芝加哥,憧憬着上流社会的生活。然而,在芝加哥这种人口稠密的工业大都市环境中,年轻的嘉莉是那么地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疾病,失业,姐姐姐夫的冷漠无情将嘉莉逼到了绝境。走投无路之际,她只能委身德鲁埃,成为他的情妇。对金钱和物质的痴迷和不懈追求迫使嘉莉先后委身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一步步走向自我身份和价值沦丧的深渊。另外,嘉莉的姐姐和姐夫勤劳、节俭、诚实却依然贫苦不堪,如蝼蚁一般无力地在冷酷都市的底层挣扎着,没有梦想,没有自我,没有自由。《珍妮姑娘》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在强大社会面前的渺小、软弱与无力。故事开始我们看到了珍妮父母的勤劳、善良和强烈的责任心,可一家人的生活却依然深陷窘境。莱斯特深爱着珍妮却没能和她结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感情不被社会传统习俗所接受,他们的行为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与珍妮结婚就意味着莱斯特将失去家族的遗产,上层社会的地位和身份。在金钱、地位、社会习俗面前,真实的自我无立足实地。《美国悲剧》主人公克莱德的父母带着孩子们在街头传教、赞美上帝,希望感化听众信仰上帝,但他们自己却生活窘迫。上述作品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人们靠诚实、善良、努力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唯有道德沦丧、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才能找寻到所谓的成功——金钱和地位。人就如同蝼蚁,在外在的强大势力面前变得渺小软弱,只能被命运的洪流吞噬淹没。

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關系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甚至是对立。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只有“交易”没有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相互之间疏离,冷漠,甚至敌对,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溢着孤独和寂寞。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关爱和友善,取而代之的是陌生和冷漠。在人类集体社会存在的各种关系中,最为重要和珍贵的莫过于亲情。然而,对金钱和利益的狂热追求甚至使亲情和爱情也发生了扭曲和异化。在德莱塞的笔下,原本纯洁美好的爱情、温暖可贵的亲情都变了味儿。

德莱塞作品中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纯洁美好的爱情,只有被异化了的赤裸裸的金钱和物质的交易。《嘉莉妹妹》中初涉都市地位卑微的年轻女孩嘉莉不愿意自我奋斗,而选择了先后委身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靠做情妇出售自己的爱情和年轻的身体来满足自己的物欲和虚荣心,获得所谓的“幸福”。《美国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为了金钱和地位,铤而走险,残忍杀害了已怀身孕的女友罗伯塔,人性彻底泯灭。爱情和自己的亲生骨肉都无法抵挡金钱和地位的致命诱惑。同样《珍妮姑娘》中的花花公子莱斯特为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而牺牲了爱人珍妮。endprint

在德莱塞的笔下,原本相依为命的家人可能由于某种利益成为了敌人,彼此之间相互异化。此时,“维系家庭的纽带井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这一外衣下的私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1995:433)。嘉莉妹妹最初也曾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梦想中的美好生活,但每周给姐姐交完膳宿费剩下的那五角钱彻底瓦解了她对未来的计划。她甚至没钱买一件过冬的衣服,还因此生病丢了糊口的工作。姐姐、姐夫非但没有安慰嘉莉,反而迫不及待地要送她回老家,唯恐嘉莉成为自家的麻烦和拖累。他们根本不会把她放在心上,不关心她的前途。在这个家里,没有手足之情,只有房东与租客的金钱交易。在妻子儿女眼里,赫斯特伍德是他们赚钱的工具。少年克莱德渴望金钱,崇尚有钱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滿足物质生活的享受,他编造谎言向父母隐瞒自己的收入,在戏院,酒馆,妓院流连忘返,却对自己饥寒交迫的父母和手足无动于衷。金钱欲和利己主义侵蚀了他的灵魂和温暖的亲情。在美国现代工业社会,家庭已异化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亲人之间的温情也在利益关系中逐渐变得淡漠,最终消散。

3.人的自我异化

正如徐曙玉和边国恩所说:“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主题往往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常见的”(2001:12)。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是指人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状态,人性发生异化和扭曲,甚至失去自我。同时,他们还丧失了对周围事物判断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理解和认识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嘉莉妹妹》中明妮和汉生、《珍妮姑娘》中葛哈特、《美国悲剧》中克莱德的父母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书写。

在《嘉莉妹妹》中,嘉莉只身一人前往芝加哥投靠姐姐姐夫,他们非但没有对嘉莉的到来表示丝毫的欢迎,而是迫不及待地催促嘉莉找工作。至于嘉莉的工作环境,薪水,健康、心情等都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只关心嘉莉能否按时交膳食费。迫于生计,明妮汉生夫妇每天面临着无休止地工作,算计着每一分血汗钱,却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嘉莉邀请他们去看话剧时,他们认为这是浪费宝贵的金钱,也不理解嘉莉为何会有那样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大都市的消遣娱乐过于奢侈,是遥不可及的梦。无休止的工作和压抑封闭的环境早已剥夺了他们的自由、自我,甚至人性,让他们变得麻木不仁,沦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明妮和汉生被异化后的悲惨命运正是底层工人阶级真实的生活写照。

此外,珍妮姑娘的父亲葛哈特和《美国悲剧》中克莱德的父母则是被异化的无数下层贫民形象的代表。他们早已失去自己的个性,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缺乏判断力,无法理解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面对社会的残酷和不公时,他们也只能被动地接受,麻木地忍受。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承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失去了个性,尊严,良知和自由。

简而言之,西奥多·德莱塞是一位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作家。他的作品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又折射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光芒——异化主题。德莱塞小说中所描写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及以及人对自我的探索与思考,表现出了强烈的现代主义批判精神。他在创作中把普通人的悲剧命运和生存状态作为背景,对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遭遇进行了犀利的反省和细腻的剖析。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的苦难、人类精神的荒芜和困境以及现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石昭贤.欧美现代派文学三十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4]徐曙玉,边国恩,等.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5]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张燕.从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摇椅”看女主人公的成长[J].《名作欣赏》.2009(24):69.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小说的异化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4Q059)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奥多主题现实主义
上帝的声音
抵达终点前,谁都可以争冠军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抵达终点前, 谁都可以争冠军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海啸来临前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