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揉敲捶治上火

2018-02-27 01:40许振国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牛玉洁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包手臂阳气

文/许振国 河南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牛玉洁 河南中医药大学

火热证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身体最常出现的一种证候,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上火”,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齿龈痛、目赤、目痛、口舌生疮、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热象,因此很多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都常备清火药或消炎药。正因为这样,滥用清火药和消炎药的现象频频出现。

上火的原因很多,从中医上讲,主要有六淫侵袭、七情妄动、饮食不当、劳逸失度、先天禀赋、药邪与药过等。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称为“六气”,当这六种气候现象变化超出人体承受能力的时候就被称为“六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刘完素认为,六淫侵袭在一定条件下皆可化火。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配属五脏,五脏藏五志,五志过极亦可化火。另外像暴饮暴食、饮食偏嗜和脾胃虚寒过食生冷等饮食不当的问题,皆会损伤脾胃正常功能进而导致实火或虚火的产生。

笔者以为,任何身体的症状都离不开心、身两个方面。针对火热证候,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除药物之外的解决之道。

调脾胃,服益生菌和揉腹

饮食不当所生之火,最适合的办法当属调整饮食结构,纠正饮食偏嗜,即少食肥甘厚味之品。针对消化吸收功能失常的问题,中医首调脾胃,益生菌和揉肚子就是调脾胃的简便方法。

益生菌可帮助恢复人体的微生态平衡,调整肠道菌群,从而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揉腹可使胃肠气血通畅,促进大便排泄,使邪有出路。气血通畅是消化吸收正常的大前提。肠道得通,胃气得降,则脾气得升,气血津液遍布有序,便不会郁积化火。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口服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素片、金双歧、整肠生等,婴幼儿有妈咪爱等。服法、用量可遵说明书,吃半个月停半个月,吃满3个月停止,不可长时间服用。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时要坚持揉腹:在晚上睡觉前,以手掌面轻慢按揉整个腹部,首先一处一处地揉,找一找是否有酸麻胀痛痒、紧张僵硬等异常感觉点,或是结节、条索样的异常组织,找到这些点,一点一点地揉,无须考虑顺序与方向,注意力度要轻、速度要慢、掌面与表层皮肤无摩擦,揉到异常感觉消失或减轻即可,一般揉一次是半个小时。

按摩促进情绪宣泄

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人的习惯性压抑,导致五志(注:喜、怒、思、悲、恐)常常过极,单靠服用丹栀逍遥散或是龙胆泻肝丸等疏肝清火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把情绪宣泄出去,不使之郁积便不会化火。这里给大家介绍梳理情绪郁积的四种方法:

·揉背

背为阳,督脉循行于背部又是阳脉之海。气机阻滞则血、痰、湿郁阻,显现在背部就是结节、条索甚至肿块。这些结节、条索又进一步阻碍了阳气的通畅,阳气郁则局部火盛,“上火”的症状便出现了。此时找一个同伴帮助按揉背上的结节条索肿块,按到有酸痛感的地方也要轻轻揉、仔细揉,这样一小块一小块地梳理。梳理好了背部,也就顺应了阳气的条达,自然也就不存在郁积。

·呼吸联合搭档捶背法

先找一个搭档,让搭档帮你捶打背部(捶打者虚拳,用内拳眼捶打),同时自己张口呼吸(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捶打背部的时候捶打者要用自己腰部的力量带动手臂而不是手臂直接用力,先捶背部肩胛骨下的那条横线,来回捶几次,然后沿脊柱从上往下捶到腰部,再捶打腰部平时绑腰带那条横线,然后再沿脊柱从下往上捶。根据个人情况,一般5~10分钟的时间即可。

养生功效:捶打通督脉,呼吸通任脉,捶打配合呼吸就打通了人体督、任二脉。背(督)为阳,阳气升;腹(任)为阴,阴气降。一升一降小周天,对应自然界东升西降大周天,阴阳各归其位,各行其道,何谈郁而化热乎?

·敲打心包经以清心、肝之火

心包经的走行是从中指指尖沿手指掌面沿手腕、手臂、上臂内侧中间上行到腋窝前侧再下行入心。敲打的方法就是一手握成虚拳,大拇指翘起,自然抬起手臂略比肩高,再自然落体敲打另一手臂。操作时先从手腕处开始至肘窝来回敲打100下;再敲打肘窝处50下;然后再从肘窝至肩部腋前来回100下;最后手四指置于腋下,拇指放于腋前,固定住腋窝前部肌肉,稍用力向外拉,再用同样方法沿腋前至乳房方向的三角肌依次向外拉伸,此部位共拉伸50下。同样,另一条手臂也是这样依次进行。

手厥阴心包经

养生功效: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是同名经,毋庸置疑,同名经可相互影响;《灵枢·邪客》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后人以此总结出“心包代心受邪”之说,敲打心包经以驱心经之火,正是此理。所以清心、肝之火,当选心包之经。

·补肺气,扶正气,除外邪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所以,感受外邪为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的正气不足,尤其是肺气不足,通过梳理情绪和解决消化吸收排泄问题可以提升生命力。补肺气有个办法是搓大椎穴往下一个手掌的位置(成人是一个手掌,小孩是大椎下成人手掌的三根手指),在这个区域可来回搓(搓的时候紧贴皮肤,成人背上可涂上润滑油,但小孩不可,搓到发热微有汗出即可),也可从一边到另一边慢慢地揉。这个方法使用于外感病的初期,无论是感受六邪中的哪一种都可使用。

总而言之,在药物之外,解决“上火”也有很多方法。一个人出现任何疾病都离不开心、身两个方面的因素,心身之病从心身疗愈,才最根本最彻底。或许药物可以解决当下的火热状态,但心身疗愈更是对身体乃至人整个生命状态的全面调适和提升,它真正体现了“中医治人”的思维方式。以上诸法在临床效果中可谓简易可行立竿见影,故皆可借鉴。

猜你喜欢
心包手臂阳气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手臂上的抓痕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包积液惹的祸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完美的手臂
心包转移瘤的CT表现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