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天人相应观

2018-02-27 01:40孙乔河北省正定中学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2期
关键词:天人素问阴阳

文/孙乔 河北省正定中学

“天人相应”是中医的基本观点,“人与天地相参也“,“与天地如一”,《黄帝内经》中此番论述不知凡几。而对于平常人来说,此论似乎深不可测,然其蛰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影相随。

这里所谓的“天”,不是充满迷信色彩的“神”的概念的扩大,而是独立于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不是封建社会中的赫赫权威、万物主宰之帝王,而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它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浩浩苍穹,而是具有道德价值的辽阔自然。这里所谓的“人”,不是专指高高在上的古代圣王,而是“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不单指人的外在形体,还包括人之精神与人性。

天人相应,表现在人与天地万物的形态相呼应。“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天人相应,也表现在人与自然的节律相一致。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应顺之而为。当“天地气交”之时,正值夏日炎炎,万物争荣,此时,人体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外升发,推动血液趋向于体表,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汗孔疏泄,多汗,这是机体在以出汗散热的方式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如果此时违背节律,过度地吹空调,吃冷饮,那么着凉及空调病便会接踵而至。在寒风凛冽、树木凋敝的秋冬季节,此时“阴气始冰,地气始闭”,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要保护阳气不受伤害,则阳气应内敛蛰伏,气血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多尿少汗,这既可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向外耗散,同时又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排出正常。若此时长期待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甚至热得大汗淋漓,则易致阴阳不平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昼夜晨昏对人体也有影响,人的生活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夜间阳气内敛就应及时休息,早晨阳气生发就应按时起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期熬夜易耗伤气阴,从而导致人体阴阳失调。

天人相应,还表现在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自然界中没有独立的个体,万事万物息息相关。同样,人是社交动物,没有人能独立于这个世界而存在。整体不是个体简单的拼凑或叠加,是人与天地合为一体,形成“交相辉映”的和谐世界。人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相应地自然才会给予人更适合的生存环境。应“取法自然”,亦要“顺应自然“,包容共赢,和谐相安。

虽天人恒变,天道与人道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乃是相合之机理,它跨过时代的更迭,于今日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中医学倡导“上医治未病”,与之相关的养生话题已成为社交网络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咨询养生方法和健身诀窍。相信在未来,“顺应自然”“与天地相应”的法则将逐渐发光发热,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猜你喜欢
天人素问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浅析唐朝敦煌壁画中天宫伎乐的表现形式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通”的哲学
“天人”武松的另一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