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PAP模式和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8-03-02 11:12石福建
医学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石福建

摘 要:目的 分析N-CPAP模式和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90例NRDS患兒,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N-CPAP(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NIPP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气变化、并发症及总成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1 h后患儿血气变化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总体疗效(77.78%)比较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NRDS患儿中用NIPPV进行初始通气治疗总体效果明显优于N-CPAP,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N-CPAP;NIPPV;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3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2-009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CPAP model and the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o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on heart fun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 From June 2012~2015 year in May 90 cases of NRDS children bor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CPAP(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ethod)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NIPPV(SIPPV method)treatment,oxygenation index,blood gas changes,complications and total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1 h of treatment,the changes of blood gas and oxygenation index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7.78%)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55.5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gnificance(P<0.05);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The overall effect of NIPPV for initial ventilation in NRDS childre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CPAP,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N-CPAP;NIPPV;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remature children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指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方法(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治疗NRDS患儿呼吸支持的主要方法[4-5],此方法有效防止了有创通气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但大多数运用N-CPAP治疗的新生患儿还是需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式通气。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法(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无创正压通气的同步模式,正压的产生与自主呼吸中声门打开同步,气体可更有效地进入下呼吸道到达肺部,加强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的同步协调作用[6-7]。近年来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我院此次开展了运用N-CPAP和NIPPV两种方式治疗NRDS患儿的研究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90例NRDS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NRDS诊断标准,即出生后短时间内就出现呼吸窘迫(>60次/min),青紫和三凹征、呼气性呻吟等。胸片见细小颗粒或网状阴影,两肺透亮程度减低,支气管充气现象,情况严重患儿呈白肺状态。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出生后治疗情况和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所有患儿都取得监护人同意行PS治疗。将70 mg冷冻干粉在用药前注入2 ml灭菌注射水在小瓶内,轻轻摇成混悬液,用手复温。按70 mg/kg的剂量通过气管插管处注入,注药后通气2 min,抽出气管插管连接NCPAP或NIPPV设备。endprint

1.2.1对照组 运用N-CPAP方式进行治疗。采用德国进口呼吸机,使用鼻罩的方式连接,将参数初调为:吸气末正压4~6 cmH2O,氧气吸入浓度依据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調节[6],一般为88%~95%,范围控制在0.25~0.60。随时按患儿病情和血气分析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1.2.2实验组 运用NIPPV方式进行治疗。采用德国进口呼吸机,使用鼻罩的方式连接,将参数初调为:吸气峰压15~20 cmH2O,吸气末正压4~6 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氧气吸入浓度依据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来调节,一般为88%~95%,范围控制在0.25~0.60。随时按患儿病情和血气分析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成效、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

1.4评价标准 ①治疗成功:患儿治疗后呼吸窘迫、青紫和三凹征有所改善,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进行通气。②治疗失败: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或更严重,还是需要辅助通气。总成效=(总例数-各症状存在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各病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实验组总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儿氧合指数和血气变化治疗后比较 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氧合指数(OI平均值)和血气变化(pH、PaCO2、PaO2)数据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早产或剖宫产相关因素致使新生儿肺结构发育不好或缺少PS等原因常造成NRDS,该病主要体现在新生儿出生不久后产生呼吸阻碍、衰竭和面色青紫,病死率十分高。近年来NRDS在PS和机械通气的治疗下,病死率逐渐降低,但此方法也导致了诸多并发症,如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声门下狭窄和呼吸性相关肺炎等,进而引起了远期的预后不良,这是临床上长期因扰的重要问题[8-9]。为了解决此问题,国外儿科界提出了以NIPPV为主的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并证明了此种方式的可行性,现此技术已在欧美国家广泛使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总成效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氧合指数(OI平均值)和血气变化(pH、PaCO2、PaO2)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氧合指数(OI平均值)和血气变化(pH、PaCO2、Pa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由此可见,NIPPV治疗NRDS患儿总体结果十分满意,和近年来的研究相符[10-11]。

综上所述,应用NIPPV对NRDS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合指数与血气变化,且不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更好的提高整体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李晓东,蔡琳,等.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8):1439-1440.

[2]廖积仁,刘玉婵,谭菁,等.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4):511-515.

[3]崔蕴璞,童笑梅,汤亚南,等.应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进行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6):417-419.

[4]刘郴州,刘东,黄碧茵,等.3种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24-126.

[5]高翔羽,杨波,黑明燕,等.三种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34-40.

[6]戴立英,王琍琍,张健,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4,35(4):440-443.

[7]陶海峰,陶敏,蔡娜,等.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1-5.

[8]陈佳,高薇薇,许芳,等.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8):847-851.

[9]李女好,庄泽吟.无创与有创通气用于Ⅰ~Ⅲ级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47-2149.

[10]范燕舟,李继红,刘玲,等.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8-11.

[11]徐东.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4,18(4):692-694.

收稿日期:2017-8-4;修回日期:2017-9-15

编辑/杨倩endprint

猜你喜欢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