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8-03-02 13:08赵淑芳
医学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赵淑芳

摘 要:目的 探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预防与护理措施,分析措施实施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显著优于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前,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髋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67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2-017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forma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in the elderly after hip fracture.Methods A total of 9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receiv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were given.The incidence of DVT,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 after the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mprove the situation.Results Patients with DVT incidence,hospital stay,quality of lif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revention and care measures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VT,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Nursing intervention;Hip fractur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即血栓性深静脉炎,其患病机制在于静脉血管中血液凝结[1],进而对腔管造成阻塞,最终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病情严重时可诱发肺动脉栓塞[2],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3],大部分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常合并冠心病、肥胖、静脉曲张[4]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外加骨折术后存在下肢制动、局部血肿以及卧床时间过久等情况[5],因此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现就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行预防与护理措施的效果展开探析,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90例,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女性44例,男性46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68.95±5.85)岁。合并症:8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慢性呼吸性疾病,8例高脂血症。所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采取彩超诊断确诊,所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压痛、疼痛以及下肢肿胀等。

1.2方法 预防与护理措施:术后严格遵照责任医师的要求指导患者用药,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按照骨科手术常规护理开展护理服务,护理内容包括:环境护理、个人卫生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认知,例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等等,确保患者对血栓形成机制、临床表现与预后有一定了解,进而提高护理的依从性,树立信心战胜疾病。②心理护理:因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外加经济、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恐惧、抑郁以及烦闷等负性情绪,进而给术后护理工作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对此,需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明确其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以使其不良情绪尽快消除,减轻对机体恢复的影响。③体位护理:术后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并使其下肢肿胀得到缓解;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坠积性肺炎与压疮的出现;观察患者的患肢变化与肿胀的程度,掌握病情实际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报予责任医师,并协助尽快处理。④疼痛护理:对患者疼痛情况详细了解,若发现患者出现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患肢发硬、肿胀或疼痛等情况,需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⑤引流管护理:确保引流管畅通,防止其扭曲或阻塞,防止压迫周围血管减缓血流,使感染的机率增加。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护理:制动患肢,切忌热敷、按摩与挤压,对患者全身以及局部情况加强观察,尤其是脑栓塞、呼吸困難以及意识障碍等情况,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等。⑦饮食指导:日常护理中需依照患者的个人喜好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膳食计划,嘱咐家属患者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尽可能选取富含纤维、低脂的食物,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还可多食用使血液黏滞度降低的食物,例如木耳、香菇等;告知患者多饮水,维持大便畅通。endprint

1.3效果评价

1.3.1观察指标 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予以观察并详细记录。

1.3.2调查指标 调查预防与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参照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6]。评价内容包括:疾病带来的生活负担(6项)、护理满意度(2项)、认知功能(4项)、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10项)、社交质量(2项)、症状与不适(8项)、性功能(4项)、睡眠(2项)、工作状况(1项)、社会支持(4项)与医护人员鼓励(5项)。评价指标则包括社会功能、整体健康、认知功能、精力、机体疼痛、情感职能、健康状态和生理机能8项。每项指标的分值均为0~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纳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分析 经预防及护理干预后,90例患者中总计有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11%,患者住院时间为(23.51±5.27)d。

2.2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规的临床护理是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常常忽视患者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护理,因此患者接受护理的依从性并不高,常规护理中护患沟通的缺乏还极易引起护患纠纷,无益于良好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并且无法满足当下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高要求[7];此外,因常规护理属于被動式护理服务,开展护理工作时往往诸多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已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缓了疾病康复的进程,因此临床亟待建立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应用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具有针对性,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病情状态,保障尽快痊愈,此种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具有全面性与系统化的特点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静脉管腔造成阻塞,促使静脉回流障碍,为骨科严重且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大部分的患者因冠心病、高血压等存在程度不同的粥样硬化情况,外加术前患者骨折下肢活动减少明显,术后麻醉反应、切口疼痛等限制了下肢的活动,促使下肢血流滞缓,上述因素在极大程度上增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尽快改善病情,痊愈出院。预防护理措施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将其应用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还能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其中健康宣教的开展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体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使血流瘀滞得到减轻,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疼痛护理可通过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提高其护理舒适感;引流管护理可确保引流畅通,降低感染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采取的护理措施则可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病情。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占比为1.11%,住院时间亦较短,与王晓玲[8]研究结果基本上接近,提示将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确切,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面有积极意义。此外,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比护理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改善病情及生活质量,推动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实施预防及护理干预的可行性较高,其不仅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能够尽快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在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恢复至接近疾病发生前的水平,因此极力建议推荐。

参考文献:

[1]许晓萍,汤美秀.连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690-1692.

[2]李智,戴文君,孟盈,等.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9):869-870.

[3]温凤媚,林宜圣,刘敏,等.中医药辅助介入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4(4):333-334.

[4]姜雪,赵焕云,李春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22(1):119-120.

[5]徐莹,李伟明.护理措施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92-94.

[6]夏翠兰,邓雪峰,郭玲,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骰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4(6):41-42.

[7]张亚军,裴益明,刘颖,等.专科护理对高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68-469,472.

[8]王晓玲.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24(9):1240-1241.

收稿日期:2017-9-14;修回日期:2017-9-25

编辑/李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