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软瘫期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2018-03-02 14:22黄宇
医学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电针

黄宇

摘 要: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105例确诊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5例运用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两个对照组各35例,单用电针和单独进行良肢位摆放。结果 三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软瘫期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电针;良肢位摆放;脑卒中软瘫期;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73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2-018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imb placement on limb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ly 2016,105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35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edside electroacupuncture with good limbs,35 cases in each of the two control groups,Electroacupuncture and limbs placed alone.Results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Bedside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imb placemen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of cerebral palsy due to stroke.It is worth widely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Electroacupuncture;Good limb position;Stroke in soft palsy;Limb function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大组急性疾病[1]。600多年前明朝楼英著的《医学纲目》更明确指出“其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卒中,乃初中风时如此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全人口脑卒中发病率年增长率达13.19%,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更高,为14.01%,伴随而来的却是后期致残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负担。怎么积极安全有效地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使脑卒中所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降到最低,尽快使患者回归社会,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早已证实对上述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2]。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7月采用电针联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软瘫期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105例确诊脑卒中患者,主要症状均为一侧肢体偏瘫,腱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低下,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9.54±7.96)岁,病程15 d~2.5个月,平均病程(1.5±0.5)月;电针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8.12±8.14)岁,病程15 d~3个月,平均病程(1.2±0.5)月;良肢位摆放对照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73.12±9.64)岁,病程15 d~3个月,平均病程(1.2±0.1)月。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头颅CT或MR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CT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Emotion6多层螺旋CT机,MRI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Profile/gold 0.2T磁共振成像设备,配备柯达DV8100干式激光相机。

1.3方法 治疗组采用:①电针取穴为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具体操作:患者取卧位,选用0.30 mm×0.50 mm无菌针灸针,各穴位常规消毒后予以常规针刺,进针深度为0.5~0.8寸,施以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各穴分别接HM6805-Ⅱ经穴治疗仪,连续波,频率为150 次/min,通电20 min,治疗5 次/周,疗程为4周。②同时,脑卒中患者常规应良肢位摆放2~4周[3],本方法采用良肢位摆放连续4 周。其具体方法:患者卧床时肢体置于抗痉挛体位,仰卧时上肢举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放在枕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腿外侧放置垫物,踝呈90°,足尖向上,健侧与患侧交替。对照组为单独使用电针及单独进行良肢位摆放,方法同治疗组。endprint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的评定,严重运动障碍,运动评分<50分;明显运动障碍,运动评分50~84分;中度运动障碍,运动评分85~95分;轻度运动障碍,运动评分96~99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3例夜间烦躁。电针对照组出现2例患侧颈肩部疼痛,良肢位摆放对照组出现恶心、头痛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常规检验、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脑卒中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功能障碍主要为瘫痪,其为中枢性瘫痪,严重的患者由于急性病变的神经性休克作用,开始为驰缓性的,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降低或者消失,我们统称为软瘫期,其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4]。时间持续数周不等,而本研究病例均为中老年患者,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均出现有软瘫期症状。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早期正确干预,较晚期干预效果更好。规范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而在偏瘫的康复治疗中综合治疗有利于缩短病程,加快恢复时间,康复治疗效果确切。

3.2 电针联合良肢位摆放的治疗作用 针灸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起到了重大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讲,中风发生,风、火、痰是主因,病及心、肝、脾、肾等脏,而现代研究已经证明针灸治疗可从多层面对脑功能恢复起作用。在本治疗中,我们选用穴位:曲池,主治热病,半身不遂;内关,主治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合谷,主治头痛,半身不遂,发热恶寒;阳陵泉,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三阴交,主治足痿痹痛,足三里,主治下肢痿痹,癫狂,中风,下肢不遂[4]。综合上述穴位治疗脑卒中,对软瘫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早期使用良肢位摆放,其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肢体被拉长,减少痉挛。其对预防异常运动模式、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動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与文献[5]研究结果一致,治疗4周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明显恢复。

本研究中,治疗组出现3例夜间烦躁,考虑因脑卒中疾病所致精神症状,其不影响继续治疗。予以良肢位摆放,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电针取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对选穴进行有效刺激,安全性高,但由于本研究疗程仅4周,是否后期治疗作用能够持续,尚待观察。

综上所述,使用电针联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肢体功能恢复有确切疗效,对于早期预防关节强直和畸形有明显作用,且经Fugl-Meyer简式运动 功能评分验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如训,苏镇培主编.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38.

[3]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2.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5.

[5]陈伟红,夏春丽,李绣球.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22-424.

收稿日期:2017-8-9;修回日期:2017-9-30

编辑/雷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电针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1例体会